雨水儲存技術主要反映在雨水儲存工程的建設上。傳統的雨水儲存方法大部分采用紅膠泥土窖,其缺點是開挖量大,對土壤結構的適應性較差,滲漏嚴重,易破損。隨著雨水集蓄利用技術的發展和可利用集流面材料范圍的不斷擴大,蓄水工程的類型也在不斷變化和增加,蓄水窖、蓄水池、澇池和塘壩等都被用來儲存雨水,傳統的土窖逐步被新型材料建造的水窖所取代。水窖的結構形式視各地土質情況而定,歸納起來,從結構形式來看,主要有圓柱形、球形、瓶形、燒杯形、窯形;按防滲材料可分為紅粘土防滲、混凝土防滲,砂漿抹面防滲及膜料防滲四種形式。
三、雨水凈化技術
雨水凈化技術是指集蓄的雨水水質處理和凈化技術。對于不同用途的窖水,分別采取不同的水質處理和凈化措施。用于生活用水的窖水,除加強平時的環境衛生管理和進行集流面的定期清掃、沉淀池的定期清理外,在水窖中投入一定量的“漂白粉”和“滅疫皇”進行滅菌消毒。當水比較渾濁時,投放一定量的明礬,同時堅持將水煮沸后飲用;用于作物灌溉的窖水,一般不進行消毒處理,當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如采用噴、滴灌技術進行作物灌溉時,在水窖出水管上安裝一定規格的網式過濾器除去水中雜質即可。
四、雨水灌溉技術
雨水灌溉技術是針對干旱地區水資源總量不足的客觀實際,而采用的一種非充分灌溉(限額灌溉)技術。由于雨水灌溉技術的前提是非充分灌溉,所以說,雨水灌溉技術的關鍵是分析當地天然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按照各種作物不同生長期需水量大小,選擇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期和缺水嚴重期進行補充灌溉或稱之為有限灌溉,達到充分和高效利用雨水的目的。目前采用的主要灌溉方法有點澆點種、坐水種、地膜穴灌、膜上膜下灌、滴灌及微型噴灌等。針對不同的作物,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灌溉次數和灌溉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