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雨洪利用 >> 

黃土高原地區雨水集蓄利用技術

時間:2006-12-04 來源: 作者:



 。2)注灌是采用特制的注水器直接向根區土壤注水(或水肥溶液)的一種灌水方法,主要用于果樹、瓜類、玉米等稀植作物灌關鍵水。該技術具有明顯的節水、抗旱和增產效果,現正在黃土高原地區進行推廣。

  (3)膜下溝灌是按照作物的種植密度起壟,沿壟縱向中線挖寬15cm、深10cm的灌溉小溝,作物種在灌溉小溝的兩側。灌溉時,將輸水管插入灌溉小溝即可。該技術起初應用在大田或日光溫室蔬菜上,現已推廣應用于稀植作物如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的生產。

 。4)微灌技術主要包括滴灌、滲灌、微噴灌和涌泉灌4種方式。由于微灌設備造價高,管理不便,對水質要求高,該技術在黃土高原地區僅用于果園和溫室大棚,進一步大面積推廣受到影響。

  節水農藝技術。黃土高原目前所采用的節水農藝技術主要包括耕作保墑技術、覆蓋保墑技術、抗旱品種篩選應用技術、化學制劑保水技術及有限補充灌溉技術等。

 。1)耕作保墑技術,該技術不僅可疏松土壤,增大活土層,提高降水入滲速度和入滲量,減少降水徑流損失,而且可提高土壤集蓄降水的能力,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在黃土高原地區,它作為常規技術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2)覆蓋保墑技術,指在土壤表面覆蓋塑料薄膜、秸稈或其他材料,以抑制土壤蒸發,減少地表徑流,蓄水保墑,提高地溫,從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起到節水增產的效果。目前,地膜覆蓋在玉米、烤煙、蔬菜作物上得到推廣,秸稈覆蓋也開始推廣。

 。3)抗旱品種篩選應用技術,是根據黃土高原地區降水特點,干旱發生規律和作物需水特征,因地制宜選擇耗水少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作物,通過調整作物布局,建立適應型高效種植制度。目前,秋熟作物已成為黃土高原地區擴大種植的主要作物。

  (4)化學制劑節水技術,指合理施用保水劑,黃腐酸等化學制劑抑制作物生長發育中的蒸騰,減少土壤蒸發,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對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該技術在黃土高原地區尚處于試驗示范階段。

 。5)有限補充灌溉技術,是把集蓄到的有限雨水在作物生育期內根據土壤墑情、作物需水規律進行最優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耗水量的作物產量和產值。采用非充分灌溉等適應限制作物的水分供應,巧灌關鍵水,提高作物對水分的利用效率。該技術在黃土高原地區正處于試驗推廣階段。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黃土高原地區雨水集蓄利用技術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