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進行雨水利用研究
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實現突破
暴雨過后,街道、社區并沒有成為澤國,大量雨水迅速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流入蓄水池,將用于灌溉綠地、洗車、噴泉水景……這種情景已經出現在北京市的試點小區。而我市水務部門也正在著手開展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
本月初的一次會議上,市水務局局長蔣尊玉表示,要爭取在“十一五”期間,令我市在雨洪水的收集和開發利用的研究論證上實現突破。
要收集和利用雨水、洪水,首先得充分利用水庫及其集雨面積。據統計,我市各大水庫及周邊地區的集雨面積達564平方千米。收集和利用雨水,將使大部分雨水流入水庫,另一部分轉化為地下水資源。開展河流綜合整治工程,對有條件的河道,在進行全面截污后,利用雨水、洪水和中水進行生態景觀補水;上游截污、下游筑閘,在枯水期把水留住河道中,汛期則開閘泄洪,保障安全。利用工程措施,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蓄水設施,不讓雨季大量降水白白流走。通過采取高新科技手段,把雨水引入地下。
利用雨洪做好防洪
通盤考慮城市防洪體系建設和雨洪水資源化建設
給老天爺安個水龍頭顯然只是空想,然而逐步開展雨水資源化的工作卻是切實可行的。利用雨水、洪水,絕非消極防洪,而是要雙管齊下。
近幾年北京市已開始在城區內實施雨水回收計劃,主要是結合降水特點及地質條件,采用雨水滲透間接利用方案,設計出一種從“高花壇”、“低綠地”到“淺溝滲渠滲透”逐級下滲雨水的利用模式。日本東京已有8.3%的人行道采用了透水性柏油路面。日本還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設計了收集雨水的設施,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植樹、洗車、沖廁和補給冷卻水等,也可經處理后供居民飲用。
水務專家指出,在特大暴雨來襲的情況下必須首先考慮防洪安全,所以水庫需要及時泄洪。但降雨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水資源,在目前還不可能人工影響降雨時空分布的情況下,倘若能將城市防洪體系建設和雨水、洪水資源化建設通盤考慮起來,即使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太大改觀,但未來的城市定將朝著既有安全保障又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