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雨洪利用技術在國內應用的意義及必要性
我國是個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為2300立方米僅占世界人均的1/4,到本世紀末將降到1750立方米。干旱缺水與洪澇災害和水環境惡化一起成為了新世紀我國面臨的三大水問題,并較大程度地制約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和數量迅速擴大,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也日趨嚴峻,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嚴重缺水。與此同時,城市化也帶來了環境污染、洪澇災害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不透水地表鋪砌面積的不斷擴大和建筑密度的提高,使地面徑流形成時間縮短,峰值流量不斷加大,排水系統的雨季流量大量增加,產生洪澇災害的機會增加、危害加劇。同時,城市雨洪也是城市水體的一種污染源。據有關資料報導,在一些污水點源得到二級處理的城市水體中,BOD5(生物氧化量)負荷約有40%~80%來自于降雨產生的徑流。在全國523條河流中,有436條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七大水系中除長江外,其它六大水系流域40~70%的水質降到4、5類,流經城市的河段水質更加惡化。全國有2400公里的河流魚蝦絕跡,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26%富營養化,淺層地下水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不少重點城鎮飲用達不到飲用標準的水。盡管一些城市為解決這些水問題,采取了調水等措施,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雨洪利用作為開源和節流并舉的一項措施,是緩解或解決上述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它具有節水、防洪、生態環境三個方面的效益。要推廣雨洪利用技術,必須有系列化的成套設備。國外已經有許多成套的相關設備,并在全球范圍推廣使用。我國近些年通過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形成了一些較成熟的技術,但設備方面還沒有專業的生產廠家。急需結合有關研究和示范成果,加快雨洪利用技術的產業化。
二、國內外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雨洪的利用價值,采用各種技術、設備和措施對雨洪進行利用、控制和管理。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法國、墨西哥、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國、蘇丹、也門、澳大利亞等五大洲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展了不同規模的雨洪利用與管理的研究和應用。美國的克羅拉多州(1974年)、佛羅里達州(1974年)、賓西法尼亞州(1978年)和弗吉尼亞州(1999)分別制定了雨洪管理條例。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技術手冊、規范和標準。如美國STAFFORD 郡的《雨水管理設計手冊》、佐治亞州的《雨水管理手冊》、北卡羅萊納州《雨水設計手冊》、弗吉尼亞州的《弗吉尼亞雨水管理模式條例》、Hall郡與Gainesville市的《雨水管理手冊》(1999)、Portland's 市的《雨水管理手冊》(2002)等。德國污水聯合會(ATV)和1995年成立的雨水利用專業協會(fbr)制定了德國的一系列城市雨水利用與管理的技術性規范和標準。與此同時,國外的許多專門生產雨洪利用設備的廠家和公司逐漸增多。例如德國GEP公司的雨水過濾器、屋頂回水處理回用IRM控制設備,雨水儲存罐等產品暢銷整個歐洲市場;德國UFT公司的流量控制和監控設備已經開始在全球20多各國家和地區銷售和使用;荷蘭WAVIN公司的孔隙雨水蓄水池填充料、整體式雨水檢查井、雨水口等雨水利用設備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使用。這些設備的銷售價格一般都很高,如果只靠進口,一方面數量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會給使用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