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們常聽的氣象名詞,叫做“降雨量”,它指的是“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平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F實生活中,人們很少將它與雨水的實際數量聯系起來。其實,1毫米的降水量,就意味著它在單位面積的地面上降下了1毫米厚的雨,據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換算出上海的雨水量。譬如,2005年7月6日,上海許多地方下了30至52毫米不等的大暴雨。以平均30毫米計,就等于是在全市6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天公”總共降下了1.9億噸的雨水。而若按上海年平均降雨量1124毫米計算,全市每年的降雨總量應為70億噸。扣除蒸發、滲透等因素,水務部門估計,全市每年白白流失的雨水總量,約在24億噸左右。
“24億噸”是什么概念?以全市平均每天用水量“500萬噸”為除數去除,可以得出“480”這個數字。這意味著,如果能把24億噸流失的雨水都利用起來,那么就完全可以滿足全體上海人耗用的水資源!
國內國外皆有回用雨水
把所有的雨水都利用起來,那是一種美好的理想。但理想是必須用行動來推進的。在地球上現有的淡水資源顯得越來越短缺的今天,全人類都已經把目光瞄準了雨水這巨大的財富,并且采取了許多實際行動。
以色列可能是最珍惜雨水的國度。有報道說,那里“幾乎每一滴雨水都被用各種各樣的集雨器具積存起來”。我們國家一些嚴重干旱缺水的地區,如甘肅、寧夏、內蒙古,近年來正在全面推廣“集雨窖工程”———除了利用低洼地積蓄雨水外,還要把所有降在屋面、大棚的雨水都匯流到人工建筑的大小地窖之中,用以澆灌莊稼、喂養牲畜,甚至供人們自己生活、飲水之用。缺水地區的人們珍惜雨水,許多豐水的國家和城市,同樣重視對雨水的攔蓄和利用。英國為紀念新千年而建的"世紀圓頂",每天平均可以從屋頂收集的雨水有100立方米之多,基本可以滿足洗沖廁所之用。芝加哥市興建了覆蓋城市一半地區的雨水利用---地下蓄水系統,沖洗馬路和清洗車輛的用水,已基本由回收的雨水來承擔。在丹麥,許多地區的含水層一度被過度開采。為此,丹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全面推行從屋頂收集雨水,將之泵進貯水池進行儲存,過濾后用于沖洗廁所和洗滌衣服。目前,這個"童話王國"創造了利用雨水的神話:每年從居民屋頂能收集645萬立方米的雨水,占居民沖洗廁所和洗衣服實際用水量的68%。相當于居民總用水量的22%。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