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用 讓水資源循環
時間:2006-12-04 來源: 作者:
上海雨水利用正在起步
我們的城市,在雨水利用方面,相對落后了。每年24億噸的可利用雨水,目前的利用率低得可憐。而且還因為暴雨不時積澇而被視作"禍水"!
但是,上海不甘落后。近日我們就聽到、見到了不少有關雨水利用的計劃和實際工程。
在浦東著名的孫橋現代農業園區,人們屢屢贊嘆那里的果蔬甘甜鮮美,但很少有人知道鮮美甘甜的瓜果中有許多是用雨水澆灌的。那里的人們把6萬平方米的大棚頂蓋的雨水"開發"起來了。他們把每座大棚的排水側溝都連結起來,通向四座大型蓄水池。每座長60米寬25米深3米的蓄水池,能積蓄3000立方米的雨水。經過沉淀、過濾,雨水變成了優良而廉價的農業用水,澆灌出了最優質的瓜果蔬菜!日前國家水利部水資源司的負責人前來考察這一雨水循環利用系統時,也不由得贊不絕口。
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朱石清談到:今后,我們要努力收集雨水,加以利用。除了在農業方面要努力推廣孫橋等地的經驗外,還有許多要提倡和實施的方法:在路面和廣場大力推廣滲水材料和結構,讓大部分地面的雨水徑流成為回灌水源;在高架兩側地下建設若干蓄水池,使沿高架流下的雨水可以在這里就地"回收",晴日時抽出養育高架旁的花草樹木;對有條件的坡屋頂,要提倡建設蓄水系統,利用蓄積的雨水來沖地、洗車……他特別介紹,"利用雨水,也是'綠色世博'的一項重要內容":有關部門已經醞釀計劃,在2010年世博會上,大多數建筑物將像"世紀圓頂"一樣,附設集雨設施,世博會期間,世博園內的一般生活用水,都可望由雨水來承擔!
水是生命之源。多少年來流失的雨水,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城市的全新理念指導下,今后不會再被浪費,而會受到上海人的善待,為我們的現代城市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