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雨洪利用 >> 

人工匯集雨水利用技術研究主要進展

時間:2007-03-08 來源: 作者:

  其次,通過野外定點觀測試驗,分別對HEC(與土混合比例16、18、110)、水泥土、沙蘭特油氈、混凝土、塑膜、玻璃絲油氈等6種材料的集流特征、效率進行了分析研究。野外試驗共布設9個小區,截至1999年底已獲得288場次資料,經初步分析,認為P130是影響該地降雨集流的主要影響因子,并建立了集流效率E與P130的函數關系式。據分析,塑膜集流效率高達80%以上;同等條件下,瀝青玻璃絲油氈集流效率比塑膜高15%,HEC比水泥土高80%左右。為此,我們推薦HEC、瀝青玻璃絲油氈、塑膜、沙蘭特油氈等4種集流材料,其每平方米造價分別為35元、4元、1元及5.5元。而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每平方米造價高達1830元。

  通過上述工作,提出了集雨場規劃設計指南。該指南重點論述了規劃設計的任務、方法、步驟,并給出了典型集雨工程的設計實例和經濟分析。

  三、研究存貯雨水的水窖優化結構及其配套的防滲、凈化和提水技術

  首先,通過野外調研、總結分析以及力學結構計算,提出應大力推廣應用的三種水窖形式,即混凝土球形水窖、混凝土薄殼圓柱形水窖及紅膠泥水窖,并給出了定型設計圖紙,以及相應的施工方法與技術。同時,根據不同作物、不同降雨保證率下的需水量和集水量,確定出蓄水設施的容積。經計算,混凝土球形窖單個容積以2040m3為宜,混凝土薄殼圓柱形窖以4060m3為宜,紅膠泥水窖以1540m3為宜。

  其次,提出了水窖防滲抗凍技術,即采用15混凝土,抗滲標號選取S4,抗凍指標選取D50#425以上的水泥等建材,抹面時摻入2%5%(指占水泥重量)的防滲劑,且窖體設在地面80cm以下。

  為確保水窖水質,采取了沉沙與過濾方法,給出了上述設施的定型設計方法,并進行現場觀測。水窖水質經分析表明,混凝土窖水的pH值偏高,高達9.7,其主要原因在于水泥中析出CaHo2所致,但45年后,pH均降到7.8以下,可滿足灌溉需求。

  針對雨水利用特點,利用市場現有的小型汽油機泵,采用軟軸連接技術,使其吸程增加48m,其揚程為3642m,該機可配47F-4系列或SW200系列噴頭,實施噴灌作業。

  四、選配適宜水窖的小型灌水機具,以作物生理需水規律為基礎,研究確定該地區主要作物的適宜節灌方法,以及相應的農業綜合技術措施

  首先,根據小水源的灌溉特點,選擇3種提水機具,即手壓泵、汽油泵及潛水泵,并提出相應的灌水技術與方法。對于手動取水,一般宜用地面灌水方式,如點澆等;對于油動取水,可選用滴灌,抗旱坐水種、地膜穴灌及注射灌等灌水方式;對于電動取水,一般應選用噴灌、微灌技術,也可選用高效地面灌水技術,如膜上灌、膜下灌等,但不適宜于選取點澆等灌水方式。

  其次,通過對玉米、小麥等作物的多次田間小區和控制小區試驗,指出定西春小麥需水與降水量之間存在著永恒的供需矛盾,生育期缺水80160mm,進行集雨灌溉的需水關鍵期是拔節期,拔節期適宜的土壤水分下限為60%田間持水量。3年田間灌水試驗證明,春小麥在苗期和拔節后期灌水2次,每次1030m3可增產23%62%,灌水利用效率達到3.584.8kg/m3。玉米需水量關鍵期為抽雄揚花期,此階段受旱減產18%以上。試驗證明,小麥和玉米的灌水方式以膜下滴灌為優,小麥膜下滴灌單產126kg,灌水利用效率達到2.3kg/m3;玉米抽雄揚花期膜下滴灌1030m3,較未滴灌增產25%109%,水分利用效率達到3.256.88kg/m3,較露地滴灌和畦灌都高。

  實驗表明,定西半干旱區春小麥、玉米的集雨灌溉,一般年份滴灌12次,旱年灌水23次為宜,每次水1020m3為宜。

  最后,主要從引種篩選、覆蓋、耕種栽培、間作套種和化學節水劑應用,以及田間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地膜小麥栽培規程和玉米地膜集雨補灌技術規程,以及各種單項技術措施方案。通過研究,指出定西農田布局適宜保夏擴秋,合理調配作物品種;地膜小麥在一般年份增產顯著,大旱年分秸稈覆蓋的節水增量更優。壟溝地膜玉米畝產可達835kg,較露地和平地膜增產27.7%38.3%;采用地膜加滴灌,玉米和馬鈴薯間套畝產可達1149kg,產值618.9元,分別較單種玉米和馬鈴薯產值高50%17%。以鈣赤合劑和保水劑為主的化學節水技術試驗,鈣赤合劑拌種增產10%左右,保水劑玉米旁施和馬鈴薯穴施,以畝用量1kg為宜,分別增產22.3%40%,投產比分別為14.5113.3,是值得推廣的高新技術。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人工匯集雨水利用技術研究主要進展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