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實現大量節約灌溉用水?
時間:2007-01-20 來源: 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侖
3、關于發展模式。節水農業涵蓋了節水灌溉農業、有限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三種類型。在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之間存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這給有效地實施農業節水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及水資源進一步緊缺,有限灌溉將成為缺水區今后發展節水農業的主要趨向,應給以充分重視并著手推行。
4、關于技術選擇。應把節水灌溉技術和旱作技術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爭取部分旱作高產,以減少對灌溉的依賴。在節水灌溉方面,當前應把實現灌區管理現代化和解決輸水過程中的水的損失放在首要地位,在灌溉方法上,根據我國國情,近中期在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推行噴微灌,但就全國范圍看仍應以改進地面灌溉為主。另外,僅靠推行節水技術尚難以從根本上實現區域水資源平衡及資源與經濟協調發展,為此必須從宏觀層次上作進一步研究,如建立節水型農業結構等。
(三)北方不同區域節水農業發展趨向
1、干旱地區:我國干旱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面積最大。新疆屬于典型的無灌溉即無農業的內陸干旱區,農業用水總量為778億m3,占到總用水量的90%;畝均灌溉定額約800m3,高出華北地區1倍。另外,為保證綠州內防護林建設及綠州——荒漠過渡帶天然綠州的防護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用水。因此說,新疆農業與生態耗水量較大有其客觀上的需要;同時有資料表明,全疆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約占到地表水資源量的55%,開發程度已不低,但凈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資源總量的18%,說明潛力有待挖掘,通過總結新疆各地在推行節水灌溉方面取得的成效,專家們認為,近期內將平均灌溉定額從800m3/畝降到600m3/畝是可能做到的。面向未來,建議在以下幾個問題上作進一步探討:
(1) 生態用水對新疆農業及整個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因而科學的確定生態用水與社會經濟用水的適宜比例是一個重要問題,一些專家提出,生態耗水量不應低于總用水的量50%,對此需作專門論證,并加以具體落實。
(2) 新疆農業灌溉面積約6000萬畝,近期內能否繼續擴大,有專家認為,根據地表水資源狀況,除少數河流尚有一定引水潛力外其他地區不宜再擴大灌溉面積,農業應在節水前提下,本著“增產少增地、增地少增水”的原則求得發展,但對此也有不同意見。
(3) 根據新疆的社會經濟和氣候地理條件怎樣發展節水農業?我們的看法,一開始就應當努力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如大量采用管道輸水,實行激光平地,發展微灌噴灌等局部灌水技術,應用自控技術實施精準灌溉,調整農業結構擴大經營規模,以及建立統一的節水管理、調度與監測體系等。但這需要有較大的經濟投入和有力的科技支撐才能順利實施。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