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創建節水型社會 >> 

全面創建節水型社會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時間:2006-12-26 來源: 作者:

  哈爾濱市是北方缺水城市之一,全市水資源人均占有水量只有1350立方米,約占全國人均水平的1/2;城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更少,僅為91立方米,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哈爾濱市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很大。 
  2004年6月,哈爾濱市被列為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試點地區之一,這為我們從根本上解決缺水問題提供了有利契機。建設節水型社會就是在水資源總量無法改變的前提下,通過轉變用水觀念,創新管理模式,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形成人人愛護水,時時處處節約水的局面,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是從根本上轉變全社會水資源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該項工程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社會各界、政府各部門必須同心協力,各負其責,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成功實施。
  1.理清思路,明確任務。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本質特征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其主要任務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指導,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效益為核心,實現水資源和水權的商品化;二是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加強制度建設,采取綜合措施,建立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三是整個社會總體實現“城鄉一體、水權明晰、以水定產、配置優化、水價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術先進、制度完備、宣傳普及”的目標,實現在微觀上水資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觀上水資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觀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而貫穿始終的核心是大規模的制度建設,建立促進節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勵機制。
  2.建立新型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體制和機制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關鍵。這次試點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是建立一種支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此來調整以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核心的生產關系,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使人們從傳統的用水粗放型社會走向節水型社會,從浪費水的舊體制轉向高效用水的新體制。當前,全市各級水務部門應當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學習借鑒和完善“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新機制,積極探索現代水利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模式,為“十一五”期間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探索和提供政策、法規、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全面創建節水型社會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