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創建節水型社會 >> 

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節水措施

時間:2007-04-05 來源:常州市規劃設計院 作者:劉劍

    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是為了滿足使用要求,衛生器具給水配件出口在單位時間內流出的規定出水量。流出水頭是保證給水配件流出額定流量而在閥前所需的靜水壓。給水配件閥前壓力大于流出水頭,給水配件在單位時間內的出水量就會超過額定流量,這種現象稱為超壓出流,該流量與額定流量的差值,為超壓出流量。給水配件超壓出流,不但會破壞給水系統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對用水工況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且因超壓出流量未產生使用效益,為無效用水量,即浪費的水量。因它在使用過程中流失,不易被人們察覺和認識,屬“隱形”水量浪費,因而至今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然而這種“隱形”水量浪費在各類建筑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浪費的水量也是十分可觀的。據本人在很多辦公樓和賓館的親身體會,由于供水壓力很大,衛生間水龍頭都是噴射水流,自閉式沖洗閥延時時間比正常的長的多,水量浪費感覺很明顯。

2、熱水系統干管循環浪費水量

    我國熱水供應系統的水量浪費也較為嚴重,主要表現在開啟用水裝置后,不能及時獲得滿足使用溫度的熱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熱水設備才能正常使用。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產生使用效益,可稱無效冷水,也就是浪費的水量。以某高校的一個浴室為例:共有龍頭約300個,因采用干管循環,首次開啟時都得放掉支管內的冷水。以首次開啟放掉的冷水約2.0L計算,浴室每周開放三次,則每周浪費水量為300×2.0×3=1800L,每月浪費水量7.2噸。以一棟設有定時供應熱水系統的6層招待所為例:采用干管循環,有16根立管,以每根平均管徑 32mm,長18m計,每天供應一次熱水則每年約流失無效冷水105m3。由此可見,全國同類建筑熱水系統年浪費水量的累計是十分可觀的。顯然,在熱水系統設計中干管循環浪費水量較多。

3、管道及閥門泄漏

    由于管道銹蝕、閥門的質量等經常導致大量的水消失于無形。經常都能看到路邊的給水管道在管子接縫處及法蘭、閥門連接處滋滋的往外冒水,埋在地下的看不見的更不知道有多少。用戶們經常反映浮球閥經常損壞、漏水,不論是用于水池、水箱的還是馬桶上使用的,其質量的低劣直接導致大量水從溢流管流出。據有關資料,滴漏的水龍頭每天就多耗水70升。

三、建筑節水采取的一些措施

    筆者認為,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推廣節水措施應該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減少用水量,二是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三是防止泄漏。針對以上水量浪費的幾個方面,提出以下解決辦法以供商榷。

1、明確提出控制超壓出流的要求,以減少“隱形”水量浪費,促進科學、有效的用水?刂瞥瑝撼隽鞯挠行緩绞强刂平o水系統中配水點的出水壓力,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給水系統應遵循規范,合理分區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 15-88)(以下簡稱“規范”)第2.3.4條規定“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的豎向分區,應根據使用要求、材料設備性能、維修管理、建筑物層數等條件,結合利用室外給水管網的水壓合理確定。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的靜水壓,住宅、賓館、醫院宜為300~350kPa;辦公樓宜為350~450kPa。”對于一個具體工程來說,最佳給水分區壓力值可以通過優化設計確定,必須綜合考慮建筑物的層數、層高、水泵的性能和室外管網的壓力。

2)供水方式建議采用水箱供水方式

    筆者認為在市政管網不能滿足用戶供水的情況下,應優先采用水箱供水方式。無論是水箱獨立供水,還是各種聯合水箱供水方式,都有供水可靠、水壓穩定的優點,各配水點的壓力波動很小,有利于節水。

3)設置減壓裝置

    “規范”第2.3.4A條規定“建筑物內的生活給水系統,當衛生器具給水配件處的靜水壓超過本規范第2.3.4條規定時,宜采取減壓限流措施!痹谧≌O計中,除浴盆的流出水頭為5~10m外,其他各用水配件的流出水頭不超過5m,因此進戶壓力10m、最不利點壓力為5m即可滿足住戶使用要求,超過10m即形成超壓出流。針對此種情況,筆者認為可在進戶管處,水表前裝設調壓孔板或節流塞實施減壓,減少超壓出流量。

2、在集中熱水系統設計中,建議應保證干管、立管中的熱水循環。

上一頁 頁碼:[<< 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節水措施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