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創建節水型社會 >> 

城市節水:踐行“和諧”之道

時間:2007-03-08 來源: 作者:

我國已有城市669座,較1949年建國時增加了近9倍;城市人口近3.6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8%。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預計我國城鎮人口的比重將超過50%。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國民收入的50%、工業產值的70%、工業利稅的80%來自城市,且這一比例還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一步擴大。近年來,由于城市規模急劇擴大、城市工業飛速發展,我國城市原有的水資源已遠不能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部分城市的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接連出現的水資源短缺危機也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 因素——全國每年因城市缺水影響產值達2000億至3000億。因此,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解決城市水困境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大命題。 

    城市節水,任重道遠 

    據水利部統計,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在46個重點城市中,45.6%水質較差,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有9個嚴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城市缺水最為嚴重;地處水鄉的上海、蘇州、無錫、重慶等也屬水質性缺水城市。目前,我國年缺水總量約為300m3400m3,城市的年缺水量已遠遠超過60m3。北方地區缺水問題尤為突出,干旱缺水成為北方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我國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水資源量人占全國的19%。整個華北地區城市的供水目前都是靠超采地下水獲得,而地下水水位的逐年下降已經達到極其嚴重的程度——按照現在的抽水速度,再過10年到15年,很多地方將抽到基巖,也就意味著城市供水的水源會永遠消失。另一方面,在缺水的同時,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其中華北平原近7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由于供水管網漏損嚴重,全國城市供水漏損量每年達到近100m3,相當于北京市2002年城市用水總量的13倍。

    根據水利部《21世紀中國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國工業、農業、生活及生態環境總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為6988m3,供水總量6670m3,缺水318m3。這表明,2010年后我國將開始進入嚴重的缺水期。同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隨著這一進程的推進,到2030年時,預計我國工業用水將增加1500m3,城鎮用水將至少增加250m3。水利部預測,到2030年時,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將下降到1700m3,這已接近國際公認的警戒線。

    負重前行,戰果輝煌

    (一)城市節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城市用水效率不斷提高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200567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媒體透露,根據對660個城市的統計,近3年來平均每年城市節水量約35m3。城市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65.9%,其中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5.7%。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持續發展,居民生活質量和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城市的供水量基本保持穩定,體現了城市用水結構優化和節水工作的成效——城市用水人口增加約15%,而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服務)增長12.4%,低于用水人口增長比例。 

    (二)城市節約用水的規范化工作得到加強

    新修訂的《水法》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節約用水內容。2002年以來,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發布了包括居民生活用水、用水器具、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和污水再生利用等四個方面八項標準規范,對節水的技術指標、漏損率和用水計量等都做了強制性規定,進一步指導并規范城市節水工作,將節水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城市節水:踐行“和諧”之道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