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談一下各方的責任。
除了費用之外我們還是需要明確各方的責任。從政府的角度,政府有責任保障公共健康的安全,所以911之前在美國和歐洲就已經把供水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911之前,美國就建立了水安全的基金,911之后總共有1.6億美元的飲用水安全的計劃,其中有一部分用于企業的補貼,來提高企業的防護風險的能力。在英國,由于長期面臨到北愛爾蘭分裂主義的恐怖的壓力,全國建有兩個24小時的快速監測中心,也是提高整個政府的監控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我們供水企業就沒有責任?也不是。因為這是體現企業對社會責任、樹立企業形象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比如今年一月份澳門就因為咸潮這樣的一個問題,拿出了一千萬澳元用于回饋給我們的用水用戶或者相應的慈善機構作為一個補償。
這是我們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下面簡單介紹下我們怎么辦。
應該說供水安全不是一個企業單一的問題,它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體系性的問題。最近幾年世衛組織在推廣水安全計劃,這個計劃范圍比較廣泛,除了水質安全之外,還包括應急的安全;镜乃枷胧俏C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發生危機的概率降低,危機發生后的影響降低,這是一個基本思想。在這個安全計劃之中要體現全過程,要首先進行預防,提高預防能力,要設置預案,最后要有一個響應。主要的方法是風險分析的方法,這里面包括很多預警和模式,包括我們對費用效益的分析。
機制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信息溝通的機制,我們很多應急過程中處理不當都是因為信息不全面。還有一個是部門協調的機制,包括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協調。還有一個是成本分攤的機制。
要建立一個供水安全體系,首先我們要包括這樣一些內容,需要進行風險和脆弱性的評估,所以建議我們的企業在做水廠投資的時候也要做相應的這樣一個評估。包括識別問題、風險要進行分級、確定責任、
第二個要建立應急預案,包括預案的啟動程序和級別。特別重要的就是怎么發布信息,因為這個會影響到企業今后一個長期取得社會信任的問題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