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改革水的管理體制”的精神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深入研究分析全區水資源緊缺的現狀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所面臨的水資源供需形勢,并借鑒國內外水資源管理的先進經驗,于2000年9月下發了《關于在全區積極推行水務管理體制的意見》,制定了“調整思路、統一認識、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加大宣傳、規范指導”的工作方針,并采取了與水利項目資金優先傾斜安排的鼓勵措施,大力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加大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截至目前,全自治區已有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通遼市、興安盟、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盟等7個盟市和51個旗縣(市)掛牌成立或批準成立了水務局,分別占盟市、旗縣總數的60%和56%(不含市轄區)。其中,阿拉善盟、興安盟、巴彥淖爾盟和包頭市都已全面實現了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全自治區水務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改革水的管理體制,實行城鄉涉水事務統一管理
一是調整思路,統一認識。水務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此,自治區水利廳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明確要求全自治區水利系統要切實轉變觀念,深入分析21世紀水資源和水危機對社會、經濟、生態的嚴重影響與制約,充分認識到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遵循水資源客觀規律,解決自治區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水資源問題的基本途徑。
二是注重調研,制訂方案。推進水務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扎實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為此,自治區水利廳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力量對本地區的水資源狀況、開發利用情況、水源、供水、排水、城市防洪等問題進行認真的調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根據本地區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預測水量,全面論證實行水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有利條件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困難與問題的措施和對策。2001年水利廳還組織有關盟市水利局負責人赴上海、深圳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
三是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多年來,呼和浩特、包頭市城市規劃區水資源一直處于部門分割管理狀態。因此,推動兩市實行水務改革,不僅可以使自治區水資源統一管理問題得以解決,而且通過突破大城市,也可帶動旗縣水務改革順利開展。在水利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水利廳領導的積極推動下,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的市委和市政府非常重視水務改革工作,專題研究,終于在2000年8、9月相繼成立了水務局。在水務局掛牌成立時,邀請了水利部和自治區領導出席指導,并請各盟市及部分旗縣水利局領導現場觀摩學習,召開座談會,推廣兩市的主要做法與經驗,并要求各地乘勢而上,擴大成果。到2000年底,自治區就有18個旗縣掛牌成立了水務局。兩年來,各盟市水務局成立時,不但廳領導親自參加掛牌,同時都邀請水利部領導出席指導,召開現場座談會,及時總結推廣其經驗與做法;每個旗縣水務局成立時,水利廳領導和有關處室負責人也都積極參加,進一步推動了城鄉水務改革的深入開展。
四是加大宣傳規范指導。在實踐城鄉水務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水利廳始終注重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采取有效形式向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宣傳匯報,讓他們了解水務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尋求理解與支持,營造強大的輿論聲勢,創造良好的改革氛圍。與此同時,廳里不斷加強指導的力度,除下發了《關于在全區積極推行水務管理體制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外,還對水務改革的目標取向、具體內涵、工作程序、原則重點以及機構設置等進行了規范,幫助盟市制定改革方案,使城鄉水務改革朝著健康的方向推進。
五是政策支持,表彰先進。水利廳黨組非常重視水務改革工作,把水務改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專題研究,并將其連續3年列入水利廳與各盟市簽訂的目標責任狀,作為年終評比的重要內容,把完成情況與水利項目投資掛鉤,還從各方面籌措資金給已實行水務改革的旗縣以50萬元的資金補助。在2001年召開全區水資源工作會議上,水利廳對已成立水務局并取得明顯成效的水務局及其負責人進行了表彰,要求沒有成立的地區向他們學習,加大工作力度,爭取盡快實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
六是協調關系,平穩過渡。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是涉水管理職能的體制創新。水務局成立后,根據職能的劃分和管理權限的擴大,使原屬于其他部門管理的有些企事業單位改變了原隸屬關系,這必然會引起部門之間的意見不一。針對這種情況,水利廳加大部門之間的協調力度,保證了水務局能夠排除干擾順利開展工作。同時,要求各地水務局在過渡時期繼續執行原主管部門在供水、排水等方面的管理辦法和標準,無論是思想上還是具體工作中,認真處理好部門間的關系,對有關上級主管部門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該爭取投資的爭取投資。特別是鑒于部分城市規劃區原管理部門征收的水資源費標準與水利部門的標準不統一,水利廳于年初聯合計委、財政廳對水資源費的征收標準和管理使用進行了統一規范,保證了水務局成立后的平穩過渡。
一年多的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實踐表明,涉水事務統一管理具有明顯的優越性:一是有利于克服部門職能交叉、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包頭市水務局成立后,僅半年就解決了多年來由于部門推諉扯皮的城郊結合部的北梁地區17萬人的飲水困難;二是有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綜合規劃、統籌兼顧城市和農村以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實行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統籌調度,極大地緩解了供水水源不足等問題;三是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保證率。包頭市水務局通過黃河水、水庫水和地下水“三水”統籌調度,極大地提高了供水保證率,改善了供水水質;四是有利于建立開放的水務投融資機制。呼和浩特市春華水務資產運營公司采用BOT方式,把城鎮供水項目推向市場,盤活資產,吸引了外資。此外,水務一體化管理在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恢復城市生態系統等方面也發揮了體制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