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鄉污水處理與安全供水及第二屆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建設部副部長 仇保興
2007年7月27日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感謝各位朋友對中國城鄉污水處理與安全供水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各位朋友簡要介紹一下建設部落實節能減排任務,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與安全供水、開展“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籌備“第六屆亞太地區基礎設施發展部長級論壇及第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的有關情況。
一、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推進城鄉污水處理的情況
今年7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十一五”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總體要求和九方面的工作任務。我部對方案中要求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建設部關于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實施方案》,我們將以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為重點,科學編制城鄉規劃,深化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推進建筑節能,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創新污水處理工作機制,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以健全法規制度為基礎,以經濟激勵政策為引導,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落實技術標準為保證,以加強考核評價為手段,扎實做好建設領域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城鎮發展模式轉變,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
其中,建設部關于減排工作的目標是:到“十一五”期末,全國設市城市和縣城所在的建制鎮均應規劃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國設市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4500萬噸。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35億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60%。
為了確保完成減排工作任務,實現減排規劃目標,我們將從如下領域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
(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一是指導各地在城市規劃編制中體現符合當地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并作為強制性內容。
二是各級建設主管部門要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把好新上項目準入關。
(二)實施水資源節約項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一是貫徹落實《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基本完成對運行超過50年以及老城區嚴重漏損的供水管網的改造,全國設市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不超過15%。二是在城鎮全面推廣生活節水器具。三是力爭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污水處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達到5~10%。四是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編制完成全國“十一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等,并按職責分工抓好相關工作的落實。五是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相關標準,研究制定《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強化污泥處置的管理,防止二次污染。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技術政策、標準規范的貫徹實施,推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加強城鎮水環境綜合整治,逐步建立良好的水循環體系。六是研究制定《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設計指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經濟政策》,開展農村污水處理試點項目,建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心。
(三)依靠科技,加快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一是啟動一批國家級的重點項目,以推進減排技術的研發。二是廣泛開展減排國際科技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更有效地組織實施好中荷“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技術及示范”等國際合作項目。三是構建科技交流平臺。
(四)強化責任,加強節能減排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二是加大實施節能節水產品認證管理力度。三是加強節能減排管理能力建設
(五)健全法制,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一是積極做好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等方面行政法規的制定及修訂工作;積極研究開展節約用水等方面的立法準備工作。二是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管理和監督。三是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嚴格節能減排執法檢查。
(六)完善政策,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是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二是完善和實施有利于減排的財政稅收政策。配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研究制定鼓勵節能減排設備、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等方面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七)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將節能減排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節能減排宣傳。一是每年制定節能減排宣傳方案,主要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進行系列報道,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二是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開展創建節水型城市1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
二、應對挑戰,加強保障供水安全工作的情況
當前,我國飲用水安全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方面,地面水環境質量沒有根本好轉。根據2006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布的數據,全國七大水系地表水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占41%,Ⅳ~Ⅴ類占32%,劣Ⅴ類水質為27%,除珠江、長江干流水質較好外,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在47個重點城市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0%以下的有14個。特別是近幾年,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頻發,嚴重影響飲用水安全。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及有機物泄漏事件,致使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江段的苯和硝基苯嚴重超標,造成松原市、哈爾濱市等城市飲用水水源污染;2005年12月中旬,韶關冶煉廠設備檢修期間超標排放含鎘廢水,導致廣東省北江韶關段發現鎘超標,沿江的重要城市英德、清遠、佛山、廣州北江飲用水水源地受到威脅;2007年5月28日下午,在太湖富營養化導致藍藻暴發的環境背景下,由于污水形成的污染團進入太湖,并順水流推移至水廠取水口,造成水源水體污染,水質惡臭,嚴重影響無錫市近百萬群眾的正常生活;2007年7月1日,江蘇宿遷上游客水污染團進入沭陽縣自來水廠取水口,造成飲用水源嚴重污染,水廠停水;2007年7月中旬,作為吉林省長春市重要水源水庫之一的新立城水庫出現大量藍藻,導致長春市第三水廠臨時停產,緊急切換水源。
另一方面,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但新執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已經與國外發達國家水質標準接軌。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指標增加到106項,其中常規性指標43項,非常規性指標63項。總體上看,我國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已經與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歐盟飲用水水質指令》、《美國飲用水水質標準》等國際發達國家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全面接軌,對水源保護和供水設施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