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建設部將加強如下工作以確實解決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
(一)加強供水安全管理。針對我國供水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構建供水安全規劃與管理的技術方法體系,制定供水安全保障的技術經濟政策體系。
(二)建立供水水質監控網絡及預警體系。針對我國供水水質監測技術落后、監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構建和完善供水安全監測、預警、督察技術體系。
(三)強化城市供水安全技術保障。針對不同水源的水質特征,建立“從源頭到龍頭”全過程的監測、預警、處理的供水安全保障綜合技術體系。
(四)構建城鎮供水應急系統。針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頻發、城市應急供水預案不規范、應急處理設施不健全等問題,構建應急處理技術體系,形成與水廠現有工藝和設施相匹配、便于實施、快速響應、經濟有效的城市供水應急處理設施,制定應急預案和實施細則,并組織不同類型的應急供水演練。
三、關于“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介紹
“十一五”期間,建設部將會同相關部委共同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以下簡稱“水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確定的16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專項之一,該專項實施關系到主要污染物減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標的完成,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責任重大,任務緊迫。水專項目標定位于為水環境改善、水體污染物減排和飲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將水專項實施任務與國家重點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污染治理規劃有機銜接,與地方治污工作密切結合,緊扣《綱要》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合力推進,積極推動專項的啟動,目前專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水專項實施方案》緊緊圍繞《綱要》要求,以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水體污染物減排國家目標為導向,在河流水環境整治、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飲用水安全保障、水環境綜合管理與監控預警等五個主題開展研究,分三個階段(2007-2020年,共15年)予以實施。
目前,水專項在圍繞《綱要》要求的基礎上,與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相結合,充分考慮了近期我國水體污染的總體形勢和發展趨勢,在專項重點任務設置上,注重了污染源控制與治理共性技術的創新和集成,從而為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支撐和儲備;在水專項項目示范地的選擇上,注重與近期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安排和地方重大污染控制計劃相銜接,重點考慮了“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水庫)在內的國家水污染重點控制區域,以及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城鎮發展密集地區。
四、第六屆亞太地區基礎設施發展部長級論壇及第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
在2006年9月我部和國際水協在北京成功舉辦“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之后,為促進亞太各國在基礎設施發展和水處理領域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展示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成就,經國務院批準,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鐵道部和國家環?偩謱⒂2007年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舉辦“2007第六屆亞太地區基礎設施發展部長級論壇”。論壇的主題是“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相關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同期,建設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國家環?偩值裙餐e辦“第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和水處理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
會議主要內容有:1、研討與交流亞太各國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改革進程、建立與完善政府監管體系和加強水污染治理與水環境改善等方面的理念、策略和實踐經驗,探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措施和機制創新;2、總結我國城鎮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交流“十五”供水安全保障、城市節水和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探討“十一五”水務行業科技重點和技術發展策略;3、通過有關會議,推廣各地城市節水的成功經驗,部署下一階段的城市節水工作任務,頒發“城市節水優秀范例獎”和“城市節水突出貢獻獎”;4、舉辦水處理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及創建節水型城市十周年成就展,展示國內外先進適用的供水、節水和污水處理的技術、設備、典型工藝及工程實例,以及各地在城市節水和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成就。
這是中國水領域繼“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以來的又一次重要會議,必將對中國水行業技術創新和水務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我們希望借助這一平臺,引進國際上水業發展的先進理念、技術和成功經驗,擴大與世界各國水領域學術界和企業界的交流與合作,有效解決我國面臨的水資源短缺與用水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我們相信本屆大會必將再現世界水大會的盛況!我很榮幸地代表大會組委會邀請在座的各位以及國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國際知名的水務和環保企業參加此次盛會,敬請通過會議網站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