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藍藻”事件余波未平的時候,6月19日,世界最大的除藻工藝水廠之一,天津芥園水廠開始正式供水。
據介紹,這座有著104年悠久歷史的水廠,在2000年夏天同樣遇到了“藍藻爆發”的嚴重事件。就“藍藻”問題,天津市自來水集團于向美國地球工程公司(Earth
Tech)進行了咨詢,2002年雙方成立了合資企業——天津泰科水務有限公司。
經過5年的技術改造,中國最大的溶氣氣。DAF)處理系統在這里全面投入了商業化運營。芥園水廠日處理能力為50萬噸,為天津370萬人口提供飲用水。
美國地球工程公司(Earth
Tech)總裁艾倫.克魯斯表示,“我們的氣浮工藝完全可以應對無錫所遇到的藍藻問題,太湖藍藻事件不會在天津重演!
天津對藍藻“免疫了”,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全國范圍內的水污染、水源短缺問題卻在逐漸勒緊全國600多個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水管……
中國水危機
太湖藍藻事件僅僅是中國水資源危機的一個縮影。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加拿大的1/50,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后,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約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由于部分地區不計環境成本的工業化,水資源浪費嚴重,2005年各地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指標全國平均為169立方米/萬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國的水污染狀況日益嚴重,Ⅰ類——Ⅲ類水所占比例不足50%。
水利部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300億至2300億立方米,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巨大的需求和水資源的極度短缺同時也醞釀著價值數千億的龐大市場。
外資進行時
建設部透露“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全國城市供水將新增40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目前,中國有設市城市661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自來水公司,共有水廠2000多個,資產總額達5000億。其年產值要從現在的700億元提高至2010年的2000億元左右,整個水務市場年增長率將保持在15%左右。
污水處理方面,根據國家環?偩值囊巹潱珖谛枰ㄔO污水廠677座,將有3800億元左右資金投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領域。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水價改革的力度,《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相繼出臺,國內大部分城市都已出臺水價的上調方案。同時隨著水務市場的不斷開放,給外資的進入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造價2.16億元的芥園水廠改造項目是天津市政工程利用外資的成功典范之一,地球工程公司得到的是合資公司52%的股權和20年的運營權。”天津市商務委員會胡先生告訴記者。
“我們采用了DBFO(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的合作方式,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的能力!钡厍蚬こ坦究偛冒瑐.克魯斯介紹到:“第一,我們提供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降低了成本。第二,將以我們的豐富經驗,參與今后20年水廠的運營和管理。第三,就是我們提供的融資支持!
除美國地球工程公司外,法國威立雅,蘇伊士等多家國外公司在中國水務市場表現突出。
艾倫·克魯斯表示,外資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正是中國水務市場所欠缺的。
然而在今年的幾次收購交易中,某外資企業以“高溢價”的方式連續收購了多家中國水務企業,這讓國內同行對外資企業的目的和做法產生了強烈質疑。
外資并不可怕
對于外資企業的大規模涌入中國水務市場,各有著不同的看法。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室主任傅濤認為,外資的溢價收購并非好事,溢價所得實質上是政府用其他資產、收益或者承諾交換所得,并非天上掉下來的“額外收益”,但卻被披上了“額外收益”的外衣。因為水務市場的地區壟斷性,高溢價部分勢必會造成水價上漲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同時,中國本地水務企業也在禁受巨大沖擊,即使是國內水務龍頭首創股份(600008),在今年3月?谒畡枕椖扛倶酥谐鰞r4.1億元,這與最終中標者威立雅9.5億元的報價相去甚遠,。外資水務企業即使在同等技術條件下,也會因資金的有力支持而受到青睞。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龐大的水務市場和水務建設供給的缺口,是導致外資迅猛發展的根本因素。外資在中國思路的轉變似乎正契合中國水產業改革的思路。高溢價收購也可被視為是認同收購目標的潛在價值,本土水務企業多年來一直在呼吁通過市場化是解決水產業改革的有效方式,一方愿買,一方愿賣,必然價高者得之。外資的強勢是因為國內競爭者“弱小”而反襯出來的。對于潛在的風險,如行業壟斷,完全可以以宏觀調控予以應對。
“世界范圍來看,開放是水務市場的大趨勢,但政府同樣可以采取鼓勵措施來激勵本土企業的發展,美國市政當局就有‘稅收返還’的激勵機制,這是一個非常高效率的融資辦法,非常有競爭力的資金成本讓本土企業擁有了優勢!卑瑐悺た唆斔挂悦绹袌龅慕涷炗∽C了資金決定強弱的看法,“同時在其他融資方面,我們也具有豐富性和靈活性,今天的世界缺什么都行,絕對不會缺少資金!
當前水務改革的重點方向是從過去完全公益性、政府直接管理和運作的行為,逐步轉向利用市場機制和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建設部某司長曾表示,水務改進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財政不足,拓寬融資渠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
隨著月初國務院同意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該方案中強調了對水務行業的支持力度和定價方面的政策性開放。
可以預見,在市場需求下,外資企業的資金優勢將進一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