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很忙,我們主要針對國內水業企業市場化運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分析國有公用事業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供有關政府部門參考,同時也為會員企業進行維權。”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高級項目經理劉曉明對記者說。作為又一個全國工商聯直屬商會,自6月成立以來,記者第一次對它進行了走訪。
“目前,涵蓋了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的城市水業在環境服務業是最受關注的領域,同時也是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主要方面。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企業改革失敗了,有的企業需要維權,這就成為了我們商會主要的工作方向之一。”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城市供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一直都屬于市政項目,在他的市場化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障礙,怎樣有效地跨越這些障礙?政府在其中應該發揮怎樣的職能?怎樣使市場公平原則得到更好的發揮?這些都是國內水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尷尬的戰略聯姻
“城市水業不同于一般的競爭性行業,它受到管網的限制,具有天然經營、自然壟斷的特征,所以成為了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問題最多、系統最為復雜的領域。”劉曉明說道。她接著又給記者舉了手頭的一個例子,希望國內的城市水業企業能從這個案例汲取經驗。“我們已經對吉林省四平市自來水公司與中法水務合作運營項目進行了調研,同時完成了該項目初步分析報告。”
據環境服務業商會的一份調研報告描述,四平市自來水公司始建于1948年,隸屬于四平市公用事業管理局,是四平市區的城市統一供水企業。2000年6月,四平自來水公司與由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和香港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成的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簽約設立合作公司,聯合對四平市區實施供水。
政府通過承諾函,對合同水量、水價、水費以及3年內關閉相關地下井群等事宜做出了承諾。但是,由于承諾未能兌現,自2002年初四平自來水公司即開始拖欠合作公司的水費,2004年中外雙方二次簽約修改了合作條款,四平市政府再次出具了督促四平自來水償還欠款、確保合作公司補水收入等內容的政府《承諾函》。但新的承諾又成為空話,合作公司的經營始終未得到改觀。2006年四平自來水公司在未事先通知合作公司的情況下向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而四平中院僅用短短兩天就裁定其破產。
“對于四平市合作供水項目我們以極大的誠意和耐心堅持了7年多時間,而當地某些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的做法令我們一次次地陷入失望之中。”中法水務一位高層人員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