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水資源已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問題,而依賴馬來西亞提供原水的新加坡正是其中之一。如今,極度缺水的新加坡卻是世界最優秀的水務管理國家之一。
新加坡水務管理
9月10日,全球最具權威性的水業研討及展覽盛會——第五屆世界水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序幕,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簡稱PUB)以及來自新加坡的十家水業公司聯合推出新加坡展臺,全面展示新加坡在水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策略。
此前在迪拜舉行的2006年全球水務獎中,新加坡獲得了年度最佳全球水務管理機構的獎項。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是國家水務管理機構,負責新加坡的水供、集水和廢水系統事務。它管理整個水供系統,從開發到收集、凈化和提供飲用水,處理回收用后水并凈化成新生水以及管理雨水排水系統。
如今,新加坡以少的水資源量實現了水的高效益。日用水量110萬~130萬立方米,而年國內生產總值約1180億新元。用GDP除以用水量,這個數值約為北京的16倍。
在本次水大會上,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政策與規劃署署長陳玉仁接受記者專訪,介紹了新加坡的水資源管理之道。
作為花園島國,新加坡面積約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多萬。由于土地面積有限,不能大量貯存雨水,新加坡水資源缺乏,水資源總量為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數第二。目前有超過50%的供水來自鄰國進口,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通過橫跨兩岸的兩公里長堤上的三條大水管,輸入新加坡。但在長期供水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方意見存在嚴重分歧。
改變對進口水源的依賴狀況,新加坡政府開源與節流雙項并舉,提出開發四大“國家水喉”計劃,即天然降水、進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今年早些時候,新加坡政府指定水領域為重點發展的三大領域之一,并于今年6月成立了新加坡環境與水業發展局。新加坡水資源開發和利用歸國家貿易和工業發展部下轄的公用事業局管理,具體業務由水務署負責。水務署是具有一定政府職能的國有企業,負責全國的水政策、水規劃、水生產、水供給和用水管理。
過去,公用事業局負責管理飲用水、電力和煤氣。從2001年4月1日起,公用事業局從環境部手中接過管理廢水和排水系統的任務。這項責任轉移讓公用事業局能夠規劃并實行全盤政策,包括保護和擴大水資源、雨水管理、淡化海水、用水需求管理、社區性計劃、集水區管理、把某些業務外包給私人企業以及舉辦公共教育及增強節水意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