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測算,如果以城市供水量為基準值100%計算,采取以下方式可以將用水效率提高到120%、180%、甚至300%。由此可見,城市用水規劃中的總量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要提高用水效率,就必須優化組合各種可行的節水、水回用和水循環利用方案,如下表所示:
編號
名稱
選項
用水效率
%
1
供水量
1 100
2
節水(Water
Conservation)
+2 120
3
水回用(Water
Reuse)
4
水再生利用(Water
Reclamation)
1+2+3+4 180
5
水生態循環(Water
Recycling)
1+2+3+4+5 100
四、政策與法規
1、可持續的水資源利用戰略
中國政府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不斷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確立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綜合利用”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在水資源綜合管理和流域管理、統籌城鄉供水、推行節約用水、促進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防治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改善水環境和水生態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和措施。
2、不斷健全的法律框架
中國政府在水資源綜合管理、水污染防治、產業引導、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外商投資、國有資產管理、投融資體制、價格體制改革等方面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規。
3、趨于成熟的城市水務政策
中國政府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促進水業市場化和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政策:引導市政公用行業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加快建立特許經營管理制度,推進產業化經營。
不斷完善水業市場監管政策,主要包括市場準入、成本和水價監管、水質與服務監管等,由建設部主導實施,以維護市場有序競爭,保障公眾利益和投資人權益。
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拓寬資金渠道,建立了政府、市場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資機制。
推進水價體系改革與收費制度建立,確立了水務行業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為市場化提供基礎性保障。
4、日益國際化的市場環境
隨著中國城市水業市場化程度的逐漸提高和價格體系的逐步理順,中國水務市場的巨大商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如威立雅環境集團等一些重要的跨國水務集團已進入中國水務市場,采取投資、技術輸出、產品銷售等多種方式參與中國水業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支援了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時也獲得了相當的經濟收益。目前跨國水務集團在華服務人口已超過2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