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略與規劃
1、兩種認識觀
當前,關于水的問題存在著兩種認識,一種是將主體和客體分離,人類對于水是一種控制、利用和改造的關系,也就是將水作為一種使用對象或者管理對象來考慮。這就產生了將水按用途劃分,如:城市、工業、農業用水等等,并由此將水資源、城市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等分別劃歸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從而形成了我國當前多龍治水的局面。確實,這種體制已經成為了當前急需解決的制約性問題,但體制上的改革如果僅僅是將水資源管理擴大到水流域管理,進而從水源頭管理延伸到水龍頭管理,這仍然是沿著原來的思路擴展,只不過從形式上進行了綜合管理,從實質上是擴大了部門的管理權限。如不轉變觀念,由多龍治水改為獨龍治水非但不能解決當前問題,還會引發新的問題,例如:過分強調以南水北調來解決北方城市缺水問題,這僅僅只是考慮了水資源這一個方面,而水的生態平衡則是更為重要的問題。
另一種認識是將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和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協調一致,二者融合共生。對過去業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要進行恢復和修復,例如:中央提出的“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等措施就是從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所提出的英明舉措。當前中國的水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洪澇、干旱并存,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同在。造成這種局面是由于資源過度開發,生態被破壞而引起,解決這一問題也就必須從根子上抓起。水,本來就與天文、地理、人類在城鄉中的各種開發活動等密切相關,水在自然界的生態循環是由各個環節組成的,無論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歷史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后果。因此,管水也好,治水也罷,一定要尊重客觀規律,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以優化水的生態循環為長遠目標,協調一致抓好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是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陣地,水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抓好城市水業工作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2、城市水利用規劃
按照水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編制城市水利用規劃,內容應包括:(1)水量平衡模式,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海水等水資源平衡,供水、排水、污水再生利用等總量平衡;(2)供水規劃;(3)節水規劃;(4)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規劃;(5)水的生態循環規劃;(6)各類水工程設施的規模和布局,包括:水源工程、供水工程、集中式與分散式污水處理與回用工程、城市住宅小區的水規劃與工程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