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對策 |
時間:2007-09-20 來源: 作者: |
|
|
|
在界定政府與企業職責時,要特別注意將政府資產所有權與公共管理權相分離,建立起所有權、經營權、監管權相互制約的城市水務發展模式。上海市成立了水務資產經營發展公司,承擔著水務國有資產的管理,為新建項目融資,剝離了水務局原承擔的國有資產管理職責,分離了管理權與所有權;武漢市由市城市投資公司管理水務國有資產,只賦予水務局公共管理權。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和監管人的職能,在新形勢下,水務管理的模式也需要進行先期研究。
完善水務政策,深化城市水務投融資機制改革
1.區分公益性項目與經營性項目,確定不同的投資機制與運營模式。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應該承擔起建設、運行維護以及更新改造的責任,主要目標是建立穩定的投資來源和可持續的運營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資、企業化運行的新路。對于城市供水等經營性項目,資金來源應該市場化,主要應通過非財政渠道籌集,走市場化開發、社會化投資、企業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污水處理由于不以營利為目的,且受制于污水處理費偏低,產業化程度不高,但隨著污水處理費征收范圍的擴大和標準的提高,也要解決多元化投入和產業化發展問題,起碼要建立國家投入、依靠污水處理收費可持續運行的機制。
2.劃分事權,形成分級投入機制。城市水務基礎設施建設由于資金需求巨大,單靠市級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因此,應適當劃分事權,市級政府主要負責全局性的重點水務工程,如水源工程、骨干管網工程、防洪工程、河網整治工程等。區域性的水務工程,則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受益地區和部門投資,分級管理,逐步形成市、區、鎮分級投入機制。
3.運用政策手段,加大利用信貸資金力度。為了鼓勵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城市水務行業,國家采用政策手段,如貸款貼息、長期開發性低息貸款等,使銀行信貸資金向城市水源工程、供排水管網工程、污水處理廠等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穩定投資回報的經營性項目傾斜。
4.拓寬籌資渠道,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有利于提高企業籌資能力,優化企業資本債務結構,在發行股票融資之外,應該大力發展水務企業債券,尤其對于沒有改制的國有水務企業,債券應該成為銀行貸款之外的一個新的籌資渠道。在美國、德國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供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廠等水務基礎設施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市政債券、水務債券或污水公共機構債券等形式籌集建設資金,我國現行政策不允許地方政府發債,應該積極研究通過市政或水務收益債券融資。地方水務等市政設施建設可以通過收益債券融資。
5.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增加水務投資。我國城市水務市場化所依托的中國市場經濟體系,其資源以及功能分屬多元主體和多個層次,因此產權制度改革、產權多元化是社會資本和海外資本進入城市水務行業的橋梁,成為解決城市水務行業投資不足的主要手段。同時只有多元持股,才能真正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有力地約束企業內部成本,提高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