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才結構從工程技術向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轉變
水務管理是對轄區內城鄉防洪、水資源、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與回用以及農田水利、水土保持乃至農村水電等所有涉水事務進行統一管理的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水務系統人才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過引進人才、加強培訓、擴展專業與知識結構等方式建設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水務隊伍,為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在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中實踐以上轉變,就必須在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服務幾個方面實現觀念創新、機制創新和體制創新。
二、
積極探索,深入研究,總結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經驗
在提高對水務管理體制改革認識的前提下,水利部積極引導推動,各地水利系統勇于實踐探索,全國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收到了顯著成效。
(一)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我國的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最早是從深圳開始的,深圳市從城市發展的實踐和連續發生的旱澇災害中,認識到水資源分割管理的弊端和水務統一管理的重要性,借鑒香港地區水務管理的經驗,于1993年7月組建了水務局,對城鄉涉水水務進行統一管理,收到了明顯成效。1998年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后,水利部對深圳、陜西等地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進行了深入調研和總結,發表了《為什么要以水務局管理城市水資源》等一系列調研報告,組織專家為上海市政府完成了《關于上海市水務局機構設置與運行機制的咨詢報告》,積極倡導并推動了以城鄉水務統一管理為重點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各地結合實際,學習深圳等地的成功經驗,自發地開始了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水利部有關司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適時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并于
2000年1月在大連召開了部分城市水資源管理座談會。
水利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實踐中普遍認識到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是水資源自然屬性的客觀要求,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趨勢,是深化水利改革的需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各級水利部門在工作中加強宣傳,積極爭取黨政主要領導和社會支持;從實際出發,試點先行,總結經驗循序漸進推進;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實現形式,在推動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中創造出了很多好的經驗,使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進展
截止2002年3月31日,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9個單位成立水務局或由水利系統實施水務統一管理(名稱未改成水務局)。
其中成立水務局744個,占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單元總數的31%,其中正省級1個,上海市;副省級4個,分別為深圳市、武漢市、哈爾濱市和大連市;地級86個,縣級653個;還有由水利系統實施水務統一管理的單位265個,占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單元總數的11%,分別為地級1個,縣級264個。僅在2002年1-3月,各地就批準成立水務局111個,其中地級27個,縣級84個。
在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黑龍江省、上海市已經實現轄區內城鄉水務統一管理;陜西省、河北省和山東省完成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縣市占縣市總數的50%以上;安徽省以地方機構改革為契機,水務管理體制改革進展迅速,僅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全省就有包括省會合肥市在內的34個市、縣成立水務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現水務管理體制重大突破,烏魯木齊市水務局4月16日正式掛牌。隨著縣級機構改革的開展,還將有一大批市、縣成立水務局或實施城鄉水務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