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外部管制環境
??上述市場化模式,必須在一個有利于水工業企業集團成長的外部管制環境中才能實現。供水企業的特殊行業性質,使世界各國都必須制定種種的管制政策,將其納入政府的宏觀控制之下。同樣對供水企業進行政府管制,為什么國外的供水企業已經成長為國際性的水工業企業集團,而我國的供水企業非但沒有形成產業化發展,反而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我們認為,這關鍵在于我國政府管制的思路與方式存在問題。
??那么,我國政府應為供水企業創造何種外部管制環境呢?參考美國政府對企業的宏觀管制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可探索性地將21世紀我國政府對供水企業的宏觀調控作以下定位。
2.2.1管制目標
??為了擺脫供水行業長期虧損的局面,使供水企業走上良性循環、自我發展的道路,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基礎性環境,同時,也為了使國家甩掉這個愈加沉重的包袱,輕裝前進。我國供水行業的管制者們應該把建立供水企業市場運行規則、維護市場運行秩序,培育大型民族水工業企業集團作為其首要目標。同時,在此基礎上,注意防止供水企業依靠其市場壟斷結構而采取壟斷行為,損害社會效益情況的發生(注意:市場壟斷結構和市場壟斷行為有本質區別。我們的目標是在供水行業建立起競爭性的壟斷市場結構,但是堅決抵制其有損社會利益的市場壟斷行為)。
2.2.2管制準則
??傳統體制下,我國政府對供水企業的直接調節和控制準則是"企業必須干什么,應該怎么干",即對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進行具體的規定與限制。只有在這個規定和限制內,企業才有活動的自由,只有在企業內部,在怎樣完成政府計劃和實現政府目標上,企業才有一定自主權。而美國則不同,政府管理企業的準則是規定"企業不準干什么",企業有自己充分活動的自由。這種干預準則使政府干預范圍十分有限,而企業的活動范圍則十分廣闊。我們的供水企業市場化改革可以借鑒這種經驗,把管理準則由"企業必須干什么",轉換為"企業不準干什么"。這樣不僅可以使企業擺脫政府的隨機干預,而且也便于政府集中力量制定、完善和維護市場規則。
2.2.3管制主體
??對供水企業的管理主體,是指政府通過什么機構來干預企業的市場行為。在這方面,美國基本上不設政府行政直線機構(即所謂的企業主管部門),而主要依靠社會職能部門的檢查和監督來干預企業行為。參照美國經驗與我國供水企業的行業特征,可將我國供水企業的管制主體探索性地分為3類:
???(1)資產管理部門。具體為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各地方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局)及其中介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委派企業的國有資產負責人及監督機構、決定企業重大的并購重組活動,從而確保供水企業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行業管理部門。通過制定行業政策,來克服市場失效和一些盲目性。操作上,這些部門可以為城建司、中國水協、各地方水協、各地方公用事業局、水務局等原行業部門和轉變職能后的"原行政主管部門"。
???(3)檢查、監督機構。具體有工商管理、審計、計劃、物價、建委、監察、經濟司法、環保、衛生檢疫、消委會等部門與團體,通過立法對供水企業進行多層次的監督和稽核是維護經濟秩序與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