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強城市水務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
城市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的水務工作,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實現人水和諧的硬件基礎。各地在規劃、建設城市防洪工程中應按照“城市水利”、“現代水利”的理念和“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將城鎮防洪、城鎮供排水工程與城市功能、人文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城市水務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在水利項目資金安排中城市水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占有一定的比例。城市水務基礎設施主要有:城區水環境(河、湖、溝)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排污(水)工程設置、城市防洪治澇截污工程、水土保持、水景觀工程建設等。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扎扎實實做好水務改革與管理工作
開展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是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加快我區水利改革與發展的六項改革措施之一,各級水利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確定具體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努力開創水務改革與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搞好規劃,夯實水務管理基礎
成立水務局或實施城鄉涉水行政事務統一管理的市、縣(區、市),要對轄區范圍內的水資源與水環境狀況,水利工程概況,供水水源點分布,水廠、供水管網、排水系統以及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普查,對供水、排水、水處理等相關水務企業和主要用水戶進行深入調查,著手解決水務管理與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重點問題。要在編制城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城鄉水務統一管理的要求,對城市供水水源、給水工程、排水及污水處理工程和管網的建設改造進行補充規劃,為水務發展摸清底數,奠定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要以水資源配置規劃為核心,制定城鄉水源、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水環境建設、整治等專項規劃構成的水務規劃體系,明確不同水平年水務發展目標和相應投資,并將水務規劃體系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體系,作為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依據。
尚未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的地區,要以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的理念安排水利各項工作,編制《城鎮供水水源規劃》,在規劃水源工程的基礎上,對不同規劃區供水廠建設、管網布局等提出建設要求,實現水資源統一配置和統一規劃,確立城市水利工作的方向。
做好水務建設項目儲備以及“十一五”規劃中城市水利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安排近期城市水利建設項目,明確城市水利工作重點,爭取地方政府在項目安排、資金籌措方面的支持;做好有關水務項目建議書、初步設計和可行性研究,為項目的報批及實施做好前期準備。
啟動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工作。重點抓好桂林、北海等市水務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項目建設。實施涉水行政事務統一管理的市要盡快編制《城市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可行性研究報告》,按基建程序報批,爭取水利部水資源司的經費補助。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初步建成1~2個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為全區提供示范。
(二)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為契機,促進水務改革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當前水利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涉水行政事務統一管理體制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體制保障,反過來,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可促進水務改革工作,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促進。實行水務統一管理的地區,要充分發揮涉水事務統一管理的體制優勢,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積極探索初始水權分配和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模式,加強地下水管理保護,強化水資源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全面提高水資源科學管理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