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方面,"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另一方面,深化城市公用事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也是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水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城市市政公用行業,城市水業改革已經首當其沖.隨著城市水業市場化的步步深入,將會有越來越廣大的民眾喝到干凈的水,享受到更為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從本期開始,本報推出關于中國城市水業改革的一組專題報道.
"中國城市水業改革在經歷了市場開發,引入競爭兩個階段以后,已經進入以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為特征的第三階段."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說.而在日前召開的2005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記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城市水業市場化之"熱".
中國城市水業市場化的"三步走"
"整個水業的改革,應該說來自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對于投資資金的需求,來自于對效率提高和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的要求,也來自于整個政府部門職能轉變過程的體現."張悅說.
政府的水業改革主要有兩大動機:一是解決投資不足問題,中國目前由于城市化的高速發展,市政設施建設的需求巨大;二是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由于中央政府與地方城市政府在城市水業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因此具有不同的改革動機側重.中央政府以提高效率為主要改革動機,而地方政府則以吸引投資為改革重點.
總體而言,中國城市水業對市場化的探索起于90年代末,目前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打破壟斷,開放市場.2002年底,建設部頒布了關于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城市水業改革以推進市場化為主要方向,以招商引資為起點,逐步規范擴大市場準入,打破區域的行業壟斷.與此同時,不斷改革水價,下大力氣提高污水處理費,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的水價形成機制.
第二個階段,引入競爭,特許經營.建設部頒布了城市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于2004年5月開始實施,要求建立比較規范的包括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在內的特許經營制度,把特許經營作為一種主要的模式,在中國水業改革里實踐應用.在價格方面,提出了全成本價格體系.
張悅認為:"第三階段是最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既要完善全面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兩個階段的實踐和經驗,進一步用制度的形式將其固定下來,同時要重點建立并完善以特許經營制度為主要對象的監管體系.今年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快研究市政公用事業監管的意見或者是辦法.
對此,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也有共識:"第三階段會轉成以監管為核心的改革階段,注重過程和實際服務成效的改善.從而使公眾在水質,服務水平和價格上受益,而不僅僅是政府解決投資問題.因此,第三階段的改革更能得到公眾的理解,參與和制約."
水業市場化第三步:監管體系很關鍵
從2002年推進市場化的意見,2004年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以及盡可能在2005年或者2006年初出臺的市政公用市場化監管的意見,這三步將初步建立中國在推進市政公用市場化過程中的戰略框架.而監管體系的建立,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也是市場化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