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國城市水業市場化需要什么樣的制度環境
我們要建立怎樣的監管體系
"我們希望在這個行業做20~30年的經營,對于這樣一個長久發展的戰略,我們對制度,對監管體系最為關心.從我們的角度,整個監管體系,監管制度怎么建立,標準是什么,對未來的影響會很大."首創股份公司總經理潘文堂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說.他的話代表了業內企業的共同心聲.
在2005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結合已經成功實踐的部分案例,人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了極為熱烈的討論.作為此次論壇的主辦單位,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中國水網,則在其印發的《清華水業藍皮書》里明確指出:市場化下的政府市場監管將包括市場準入,水質與服務,成本與價格等內容.針對目前市場監管的薄弱環節具體提出如下呼吁:
一是明確和完善監管的實施主體.明確,細分和加強與城市水業相關的各政府部門的市場監管職責和監管內容,界定其在水業市場化中的責,權,利關系.鑒于水業市場準入,水質與服務,成本與價格監管的專業性和重要性,建議學習國際經驗,成立由監管政府部門任命的,具有無限責任的,由專家組成的獨立執行機構,作為法定監管機構的輔助.從行業的高度,專業性介入企業的成本考核,水價聽證,服務監督等核心監管內容,代表公眾利益實施成本,服務,水價的監管.
二是建立行業管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過立法為市場監管的建立提供系統的法律保障,要求和鼓勵地方出臺可操作性強的,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特點的政策法規.
三是建立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和支撐體系.特許經營是市場監管中對市場準入進行監管的重要手段,應建立并完善相應制度,并配套出臺規范性條例文本,標準化合同文本,配套實施細則;健全水業的技術標準,管理規范和服務規范,使其成為市場監管的重要依據和標尺.
四是建立科學的水業績效評價平臺.成本控制是城市水業市場監管的重點和難點,是消費者關注的核心,也是投資運營企業合理利潤的源泉.
鑒于城市水業相對壟斷經營的行業特征,借鑒國際水業監管的經驗,建議由國家組織力量建立全國性的水業績效評價平臺并向社會公開,為各級監管部門的成本監管提供相關依據.張悅說:"監管的目標包括四方面,一是保證公眾和投資者的利益;二是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第三是要提高效率,增進服務;第四是促進競爭,體現市場經濟的主要特點."他認為,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這個行業,涉及到政府,實際上包括政府的退和變,由以政府投資為主到政府投資作為保障和引導,大力拓寬各類主體的投資渠道,同時政府部門應從直接的運作者變成指導者和監管者."這個過程很難,涉及到既得利益和部門權益,但是只有這種轉變才能使政府真正代表公眾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僅僅管行業,管企業,作為行業和企業的代表是不適應市場經濟特征要求的.實際上我們政府部門的改革已經體現出這種趨勢,只有根據市政公用事業的重要性,真正站在廣大群眾的立場上,搞好指導和監管,這個部門才有存在的價值和長遠的意義."張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