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世紀末開始,國家陸續制定了開放城鎮供水等市政公用行業產業領域以推進市場化、產業化進程的諸多政策。長沙市自來水公司創建于1951年,是一家以供水生產供應為主的全國十大國有大型供水企業之一。同時,國外資本也大肆進人中國水務產業領域。國有供水企業面臨著政企不分、機制不活、產業分散、效益低下、發展乏力等諸多問題,因此,通過自身的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當今中國國有供水企業的必然選擇,也是長沙市自來水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供水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依據和原則
2002年12月27日,建設部頒布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的重要文件。該文件核心內容是:1.打破壟斷,開放市政公用行業市場,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供水、供氣、供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經營性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2.允許跨地區、跨行業參與市政公用企業經營。3.建立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制度(Franchising)。4.轉變政府對市政公用行業的管理方式,從直接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從管行業轉變為管市場,從對企業負責轉變為對公眾負責、對社會負責。5.合理定價原則。6.輔業剝離。7.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
2004年7月1日,中共長沙市委、市政府以長發[2004)4號文《關于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形式,明確了長沙市國企改革的方向:1.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2.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進一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全面轉換經營機制。3.以人為本,依法理順職工勞動關系,妥善安置國企職工。4.2004年基本完成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任務,供水、公交等建委系統的國企改革也要在2年內完成。5.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6.大力鼓勵企業經營者和技術骨干持股,逐步推行經營者年薪制,實行期權、期股、責任股,獎勵紅股等分紅激勵方式。
根據上述政策精神,要使供水企業的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在設計長沙市自來水公司的產權改革途徑時,作者認為,應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1.完整性原則
水廠與水網是一個整體,只有整體的優化調度、均衡供水,才能保證管網的運行效率的持高、服務壓力的均衡,才能保證整個平均制水成本的降低,從而使公眾受益。所以,以“廠網分離、同城競爭”作為理論基礎,在產權制度改革中把水廠與水網割裂,單獨進行改革,是不切實際的,也將產生許多隱患,最終會成為供水企業市場化、產業化運作的障礙。目前國內許多城市的供水企業基于這一理論的改革實踐已證明是失敗的,所以保持廠網系統的完整性,是產權制度改革中政府必須先行認同的一個原則。
2.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與理順勞動關系同步原則
由于長期壟斷經營,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造成兩個積弊:一是供水企業大量臃員,長沙市自來水公司目前就有在職員工近1500人,離退休員工約300人,每年政府指令性安排復退轉業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使這個數目在不斷增大;二是員工觀念落后,大多數員工認為自來水是“萬里長城永不倒”,進了自來水公司工作,就是端上“鐵飯碗”,只要“江里有水,碗就不破”等,導致市場觀念淡薄、競爭意識缺乏、服務觀念不強、進取精神不足,對新管理、新技術、新工藝等新生事物接受非常慢,整個勞動生產率與勞動者素質不高,所以,要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和供水服務質量,在改革產權制度同時必須理順好員工的全員勞動合同制,改為聘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