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和中國水網主辦的這次第三屆水業戰略研討會――典型案例的分析,我認為有重要的借鑒和實踐的意義。中國有句古話:前車之鑒,后車之師。希望大家能通過此次會議,通過總結回顧中國水業的改革歷程,從一些典型的自來水、污水改革過程中先行者的實踐經驗中獲益良多。
這次會議得到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的支持,因為其主旨和建設部推進市政公用市場化整個進程是一致的,我們也希望在這次會議上聽到來自方方面面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包括一線基層的,地方政府部門的運營管理者,投資主體,咨詢公司,法律工作者等等,以指導和督促我們的工作。在這一個民間的研討會上,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自由提問,我也代表建設部祝愿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首先,我想談談我們在水業改革里的一些思路,以及水業改革的歷程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包括監管體系的建立,行業指導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等。整個水業的改革,應該說來自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對于投資資金的需求,來自于對效率提高和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的要求,也來自于整個政府部門職能轉變的過程的體現。
一、城市水業市場化改革進入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打破壟斷,開放市場。變革市政公用事業,尤其是水業,主要由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在政企不分的背景下來建設、運營和管理的情況。過去的政府部門,實際上是水業的微觀的操作層,是直接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主體。開放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不論市場主體的性質,國營的,社會資本的,包括民營和國外資本,允許并鼓勵他們進入這個市場。2002年底,建設部頒布了關于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城市水業改革與推薦市場化為主要方向。以招商引資為起點,逐步規范擴大市場準入,打破區域的行業的壟斷,與此同時,我們不斷的在改革水價,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的水價形成機制,同時會同有關部門,下大力氣,提高污水處理費。因為水業改革的市場化的基礎是價格機制,這是推動改革的前提。應該說,這一階段取得的成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第二個階段,建設部頒布了基金管理辦法,并引入競爭機制。2004年5月開始實施的市政公用行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開始要求比較規范的建立包括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在內的特許經營的制度,把特許經營作為一種主要的模式,在中國水業改革里實踐,來應用。在價格方面,提出了全成本的價格的概念,強化了準入過程里的競爭機制,所以競爭機制的引入和用制度來要求,是我們第二階段的主要特征。因為只有競爭,才能在投資建設和運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耗方面體現它的優勢。這也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和主要的特征。當然對于市政公用事業,尤其在城市水業,競爭應還是準入性的競爭或者講有限競爭。因為它本身的自然壟斷性,不可能是完全市場自由競爭的行業。
目前,既要完善前兩個階段,又要進入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健全比較規范的監管體系的第三階段,也是最關鍵階段。
首先,眾所周知,國務院對市政公用事業的市場化高度重視。從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和報告中看,十六屆三中全會的經濟改革決定中有半句話提出,壟斷行業和市政公用行業推進市場化。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一句話指出,要推進市政公用市場化。在國務院投融資改革決定里有一小段闡明了這個要求,在最近頒布的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的若干意見里,有一整段是來談市政公用市場化推進的要求。今年國務院領導的重點工作里也列入了推進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市場化進程的這項工作。所以在這個階段的開始,市場化改革,尤其是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的改革,由部門的倡導和推進變成國家的一個重要任務,變成國務院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它的重要性,它的迫切性,也提高到新的層面。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