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水務市場瞄準“效率提升” |
時間:2007-09-20 來源: 作者:楊陽騰 |
|
|
|
謀求各方共贏
安徽池州,一座主城區只有15萬人的長江邊的城市,也是安徽省最后成立的地級市。
這座安徽最年輕的地級市,城市的給排水功能因為有了豐富的“營養”而迅速完善了功能。這份“營養”就是來自于深圳水務集團的資金、技術、管理模式和服務能力。
池州的水務改制模式與上述3個城市明顯不同————采用了供排水一體化。深圳市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和池州自來水公司共同投資設立池州供排水有限公司,同時負責池州的自來水生產和污水處理。
池州市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沒有投資一分錢,不但引入了一個國內知名的水務公司進行經營管理,還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廠,徹底解決了以往池州市污水直接排放的歷史。
除了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和新增的供水管道,深圳水務帶來的技術也減少了浪費。仔細研究改制前后的經營報表不難發現,2005年之前,池州的自來水產銷差率高達48.12%,每年生產的大約2000萬噸自來水,有幾乎一半白白流失。而2006年前4個月的經營指標中,該項大幅減少到41%,而且今年的計劃要降到38%以下。原來,從2005年12月份開始,池州市供排水公司聘請了專業測漏公司在城區對所有供水管網進行徹底探漏檢查,并采取流量壓力綜合分析法、區域裝表檢漏、定期巡管、音聽法加以分析,現已探明管網漏近20處,每日減少自來水流失量多達5000噸。與此同時,各項管理費用和生產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合資運營的第一年公司經營效益較以往有近一倍的提升。
深圳水務與池州自來水公司合作后,也讓原先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減免水費的單位感覺到了壓力,尤其是原先地方承諾對進駐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實行稅費減免,自來水管網建設費也在其中。這筆錢要不要收?收,則影響招商形象;不收,這是屬于企業的額外成本,必將影響供排水公司的運營效益。
為此,池州市政府專門召開協調會議,研究具體的解決方案。除了明確了征收水費的范圍之外,還特別針對進駐開發區的項目采取了分類區別對待的方式:對房地產項目,要求全額征收管網建設費;對商業、服務業項目減半收;對工業項目免收,放水養魚。同時還規定,供排水公司只需要鋪設主管道至園區接水點,園區內用水管網由開發區在規劃指導下自行建設。
“公用事業改制也有一個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問題,池州市政府這樣做,其實就是謀求共贏的過程。”池州市供排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元仕頗為滿意地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