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設在廈門水務大廈最頂層的水務調度中心,漫步在由32塊電視熒幕組成的自動化實時實景生產流程監視墻前,信號在閃爍,數據在變動,看清澈水流穿越明渠涵洞跨過大橋隧道,流淌在廈門的每個角落。
水,是城市的血液。長期以來,我國城市水務行業一直是政府操辦的公營事業,被視為福利性行業。在城市化迅速發展、城市建設急需大量資金的今天,城市水務行業亟須尋求變革。正是基于此一背景,廈門水務集團正式組建。
組建4年來,廈門水務集團在迅速提升廈門市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水務服務水平的同時,連續3年實現盈利,順利完成國有資產的保值升值,也成為城市公用事業改革的一個典范。
資源整合凸顯效益
2003年6月28日,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按原水、給水、污水“三水合一”的原則,廈門水務集團整合了原廈門市自來水公司、廈門市各污水處理廠、廈門市北溪引水管理所等14家單位,注冊資本為3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達45億元。這是廈門市公用事業改革的一次重大嘗試,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水務集團的成立使得廈門水務行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也改變了原來水務資源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粗放經營的局面。”水務集團董事長鐵志毅說。
在水務集團成立之前,廈門市水務資源由18個企事業單位分散經營管理。水利局負責全市城鄉水資源的管理和建設,防洪、抗旱的調度,農村水利建設和供水;市政園林局負責全市給排水的規劃制定、組織實施,城市節水,給、排水企業的資產管理和給水、污水處理業務管理;環保部門則負責全市水質監測和水環境的管理保護。
多頭管理使得廈門市水務資源的管理效率低、運營成本高,不利于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并給用水安全帶來隱患。
“成立水務集團后,原水供應渠道與管道統一由水務集團管理使用,可以統一由集團調度!彼畡占瘓F總經理吳燦東說,“這不但增強了廈門全市的用水安全保障,而且自從實現‘管渠并用’和合理調度,水務集團自來水動力成本一年就節省了近800萬元。”
水務集團組建后,充分利用整合優勢,對全市的水務資源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使用,在人力、技術和管理上實現互補,水質化驗、管網巡查、收費、客戶服務、維修和原材料采購等,都呈現出整合效應,運行效率大大提高,運營成本明顯降低。集團財務結算中心的成立,實現了對集團財務的統一管理,僅負債利差一項,通過資本運作,就節省了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