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水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它對一個地區、一個城鎮的發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導性的影響,是關系國計民生、社會公共安全及生態環保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和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保證。從水務產業具有自然壟斷性、資源性、社會公益性、長期經營等特點來講,各級政府特別是省政府必須確保和優先發展水務產業,促使其更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一、我省水務業的現狀
(一)發展狀況
建省以來,隨著我省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作為城鎮建設優先發展的基礎設施產業——城市供水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新的供水項目不斷建成投產,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長,城市、鄉鎮供水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到2004年底,全省在18個市縣的城鎮共建成各類水廠42座,鋪設自來水管網長度為3077公里,現狀供水能力達到173.72萬噸/日(含洋浦原水廠32萬噸/日),現狀供水量為79.3萬噸/日(含洋浦原水廠實際供水10萬噸/日),受益人口達166.51萬人,全省城鎮自來水普及率為86%。但我省目前水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除?凇⑷齺、瓊海、儋州、東方、萬寧、澄邁等城鎮已建成現代化的制水廠,澄邁老城、陵水、臨高、樂東、屯昌、白沙等市縣正在加大建設力度外,其他大部分市縣仍然依靠地下水井廠供水。城市污水處理水平和能力也極差,全省只有?、三亞建有污水處理廠,且日處理污水能力分別為30萬噸和8萬噸,其他市縣均沒有建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海口建有國家級水質檢測站及國家級污水檢測站,三亞建有省級的水質檢測站。
(二)存在的問題
1、全省水務業經營分散,實際供水規模偏小。全省城鎮實際供水規模小,分散經營,供水量僅為國內發達地區一個大中城市的總量。
2.全省水務業缺乏統一的城鎮供水規劃和科學的城鎮需水預測,造成一些城鎮水廠生產能力過剩,先進的制水設備大量閑置,供水工程利用率較低。如瓊山、儋州、萬寧等地區新建的制水廠日供水能力為20萬噸、13.5萬噸、5萬噸,而2004年實際日供水量分別為3.5萬噸、3.5萬噸、0.7萬噸,利用率分別為18%、26%、14%,造成大量優質資產閑置和浪費,供水成本成倍增加。目前,全省城鎮水廠設施利用率不足50%。
3、水價長期偏低,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不佳。我省從1999年開始供水價格改革,并已基本完成了城鎮供水由福利型向商品型的轉化,但城鎮供水價格與全國平均供水價格相比,價格偏低,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生產成本。長期的低水價運營,造成供水企業效益不佳。例如,2004年全省各市縣城鎮供水平均水價為1.21元/噸,而生產銷售成本平均1.48元/噸,水價和成本嚴重倒掛,致使我省供水企業虧損嚴重。據了解,全省18個市縣市區及縣城具有供水資質的供水企業24家,僅有6家盈利,其余18家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