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務局工作的目標
國際上普遍認為現代城市要建立統一管理的道路網、電力網、綠網、水網和信息網五大網絡,使物流、電流、生物流、水流和信息流通暢,要通暢就要統一管理,這是現代城市產生高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水網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從管理實踐來看,以水務局管理城市水資源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水資源是以流域為單元進行循環轉化,按流域管理才符合水資源本身的自然屬性和生態屬性;其次,盡管城市管理是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絕大多數城市都在同一流域內,只有在城市行政區劃內盡可能大的范圍內統一管理水資源,才符合按流域管理水資源的系統思想;最后,國內外實踐表明,以水務局形式管理水資源,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在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前提下,要建立三個補償機制,即誰耗費水量誰補償,誰污染水質誰補償,誰破壞水生態環境誰補償;同時,利用補償建立三個恢復機制,即保證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證水質達到需求標準,保證水環境與生態達到要求。水務局就是這六個機制建設的執行者、運行的操作者和責任的承擔者,是城市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障的責任機構,同時還是水資源相關法規的執行機構。
目前,上海市水務局結合水務工作的實際,提出了環境水利的發展目標。作為城市水利的重要內容,環境水利就是在質量和數量上,保證水資源的供需平衡;在城市和農村,保證水環境的安全和優美,其中包括防洪安全;在地上和地下,維護水生態系統的平衡。
。3)水務局的管理原則
水務局的管理原則是按飲水保障,防洪安全,糧食供給,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建設的次序優化配置資源,其中糧食供給和經濟發展應從適當的、更大的系統來考慮。這種配置通過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來實現:統一法規,統一政策,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監測,統一治理,統一標準,統一制定水價,統一發放和吊銷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
。4)水務局管理的城市水供需系統
要通過城市水資源規劃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取水階段,要利用取水許可制度、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等調控手段,加強管理。在用水階段,要制定用水定額,大力節水,為城市居民提供合格的飲用水,充分發揮水價在用水上的杠桿作用。在開源方面,要考慮雨洪利用、中水回用、區外調水、海水淡化和水生態系統建設(包括地下水回灌、保護植被)等綜合措施。在治污方面,要采用集中治污、達標處理等措施,同時充分利用污水處理費的價格調控手段。在排水階段,要注意城市地面硬化對城市雨洪特性的影響,綜合考慮排水與防洪、污水達標排放。
在城市水務管理系統中統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自來水、自備水等供給方,統一管理生活用水、生產用水、生態用水等需求方。在具體工作中通過做到“十個統一”,建立三個補償機制和三個恢復機制,達到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可持續發展。
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
在推進與深化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中,各地水利系統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勇于實踐,大膽探索,創造了不少好的經驗。
1.推進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
。1)明確目標,加強宣傳,爭取支持
很多地方水利廳抓住各種機會,向地方黨政領導和公眾廣泛宣傳國內外水務管理的成功經驗以及建立水務管理體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使各級黨政領導加深了對建立水務管理體制的理解和認識。在總結陸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廣西水利廳與廣西電視臺共同制作了《從“多龍管水”到水務一體化》的專題片,在廣西電視臺播放,推動面上工作。
。2)總結經驗,抓好試點,全面推廣
山東、廣西等地制定了水務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選擇條件好、當地黨委政府重視與支持的地、縣開展試點,成熟一個,掛牌一個。水利廳領導多次深入試點單位進行調研和指導,與當地政府交換意見,有力地推動了試點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2000年9月下發了《關于在全區積極推動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制定了“調整思路、統一認識,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加大宣傳、規范指導”的工作方針,現在全自治區已有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通遼市、興安盟、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盟7個盟(市)和51個旗(縣)成立了水務局。黑龍江省水利廳在推動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中采取了先易后難,先縣級市后地級市和中心城市的推動辦法,首先從受傳統水管理體制束縛已久、缺水問題嚴重的穆棱、樺川等縣(市)取得突破,影響和帶動周邊縣(市),再逐步在地級的齊齊哈爾等城市做工作,進而輻射到全省,最終實現了全省城鄉水務統一管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