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排水體制探討 >> 

沿海城市雨水系統改造規劃對策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區為例

時間:2007-03-05 來源: 作者:

引言

南山區位于深圳特區的西部,東臨深圳灣,西瀕珠江口,北靠羊臺山,南至大鏟島和內伶仃島,與香港元朗隔海相望,全區總面積151km2。目前擁有長約40km海岸線,為深圳擁有海岸線最長的城區,是典型的濱海城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南山區已成為深圳市最重要的港口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教育基地、旅游區,并擁有相對特區其它轄區較多的城市用地儲備,對深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南山區日益被污染的水環境和年年發生的內澇嚴重阻礙著城區乃至整個特區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沿岸約有6.37m3/d的污水未經處理便區內唯一一條河流———大沙河,約占大沙河旱季流量80%,導致該河嚴重污染,水質超過內陸V類地表水水質標準。自1997年以來南山區受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為:19973500萬元,死亡2人,受傷2人;19981100萬元;19993800萬元;2000“4.14”暴雨受損3500萬元,死亡8人,受傷3人。造成以上水災的洪水頻率多為5年至20年一遇的洪峰,只有2000414發生的洪水是深圳市8年實測資料中發生的最大洪水,當時24小時內降雨達331毫米,以致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1
現狀雨水系統存在問題及分析

歷經數月的調研,我們掌握了南山區現狀雨水系統的第一手資料,找出了目前雨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癥結的原因。
1.1
雨水系統現狀南山區北高南低,北靠羊臺山,南瀕臨蛇口港及深圳灣,整個城區排水自然條件較好。區內的河流僅有大沙河一條,屬海灣水系,集水面積90.69km2,河長18.0km,自北向南穿過南山城區再注入深圳灣,為南山區主要泄洪通道,也是南山區北部、中部及東部城區最終城市排水咽喉。流域面積小于10km2大于1km2的主要小溪流有金雞干渠、鄭寶坑渠、桂廟路干渠等3條,均屬珠江口水系,西南橫穿城區下注珠江口的前海。這三條干渠為南山區西部城區主要城市排水要道,F狀河道防洪標準皆為100年一遇。

   
由于靠近海灣,前、后海地區及蛇口片區、赤灣與媽灣的城市排水主要由管渠收集后分段就近排入后海及蛇口港。

南山區的排水系統經過多年的規劃建設,已形成了以麒麟路———南油大道———大小南山為雨水分水嶺的幾大較完善的排水系統:深圳灣排水系統、前海排水系統及港灣排水系統。每個系統均有自己獨立的排水管網,一般地面雨水由小區管網收集后通過市政道路雨水系統排入河道或直接排海。在具有較完善排水系統的表面下,每逢暴雨,仍有部分城區面臨著受淹的困擾,而且原本清潔秀麗的大沙河和整個海岸線等水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南山區雨水系統主要存在城區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和雨污合流、混流兩大類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局部地勢低洼的城區長久以來一直受到潮洪威脅形成內澇。目前南山區內澇區主要集中在沙河片區、白石洲地區、南頭檢查站、南頭舊村、南油舊村及工業區、蛇口片區局部地段。
2)部分地區在開發建設初期沒有充分考慮防洪問題,存在一定洪水災害的隱患。如龍珠個別舊村、蛇口西片區。
3)部分地區雨水系統極不完善且雨污合流或混流嚴重,合流廢水排入河道或近海,嚴重地破壞了城區的生態水環境。目前存在雨污合流現象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舊村和老工業區。
4)部分地區雨水串接到污水管,加重了污水廠運行負荷。這種現象為分散點狀況,并沒有集中在某一片,但每片區都或多或少存在有這種問題。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沿海城市雨水系統改造規劃對策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區為例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