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排水體制探討 >> 

沿海城市雨水系統改造規劃對策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區為例

時間:2007-03-05 來源: 作者:



1.3
原因分析城區內澇及作為受水體的河道與近海受污染的原因有其自身地形特點的因素,也有雨水系統規劃設計原因。
1)部分地區地勢低洼,極易發生內澇某些地區地勢低洼,通常比四周市政道路路面低1m左右,導致區內低洼地段每逢25年一遇的雨洪時便不能自排接入市政雨水系統,極易形成雨洪倒灌。如位于城區中西部的南頭、南油片區部分地面標高低于深圳灣5年、100年一遇的潮水位2.32m2.79m,個別舊村局部地方地面高程甚至還低于2年一遇的潮水位2.08m。而大沙河沿岸區域部分地面標高也低于現狀大沙河入?谔50年、100年一遇的洪水位3.0m3.5m。
2)原設計的潮水位標準偏低原來城區雨水管道的規劃設計是以0.99m多年平均高潮位作為管道計算的出?跇烁,這一數據小于一年一遇的潮水位1.82m。當外水洪、潮水位大于0.99m時,排水干渠受洪、潮水位頂托,抬高了水位線,導致上游地面積水。同時部分排水管渠設計沒將地形特點和洪潮水位結合考慮,雖符合城市排水標準,但由于管徑偏小,水力坡降遠大于地面坡降,抬高了管渠水位線,導致上游受淹。
3)部分現狀排水管渠斷面偏小,尤其是低洼地段部分管渠設計未能達到城市排水標準。
如地處大沙河流域的沙河白石洲地區,局部地勢低洼,承擔著上游塘朗山部分排洪,現狀排洪渠總排水能力為35.5m3/s,小于片區暴雨重現期P=1年的洪峰流量49.9m3/s,更達不到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57.6m3/s73.1m3/s
4)在城市飛速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統城市建設中人為的填溝占道,破壞了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統。
   
一些老區改造后,下游管渠沒有及時配套修建。同時城市發展使植被減少,不透水地面增加,造成徑流量的增加,雨水管渠個別地方因此成為排水瓶頸,致使雨水排水不暢。
5)區內舊村和老工業區排水系統不完備由于歷史遺留等原因,南山區的所有自然村和部分老工業區排水體制均采用雨污合流,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排水系統,大部分雨污廢水通過道路邊溝排放。雨水管渠容易被各種垃圾淤積堵塞,而清淤工作又不及時,人為減小了管渠的過水斷面,導致一下雨地面就積水。
6)建設初期缺乏統一的規劃由于區內華僑城、蛇口工業區及南油工業區等工業區早期擁有較大的規劃建設自主權,導致南山區城市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各自為政,雨水系統在總體上不協調。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沿海城市雨水系統改造規劃對策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區為例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