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生活與生產過程中,使用水資源的同時會排放出大量的污(廢)水,這些污水是主要的水污染源,是破壞水環境的主要物質。對污水進行必要的處理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措施。人類處理污水的歷史悠久,古代城市的排污溝便是一種典型古代污水處理設施。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污水處理技術不斷得到完善和更新,并迅速廣泛地應用于實踐,日益成為綜合性很強的一個技術領域。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污水的處理技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由散流、漫流、自然蒸發、滲入或匯流入天然水體的狀況,發展為經過人工精心設計、施工,建設明溝或暗溝(管)式排水道,把污水匯流后排入不影響人生活的地方或水體,這一階段稱為排放型技術階段。
第二階段是在第一技術階段的排水系統中適當的部位,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使污水經過適當的處理后再排放,這一階段稱為處理排放型技術階段。
第三階段是在第一、二技術階段的排水系統的基礎上,把排水系統的最終產物變為可利用的資源,即實現污水的資源化,使污水處理事業成為一種自然資源再生和再利用的新興工業,這一階段稱為資源型技術階段。
目前資源型污水處理技術正處在發展完善階段,是當今廣大污水處理領域的科研人員的主攻方向。實現污水的資源化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具體要求,筆者認為:污水的資源化程度是判定一個地區是否實現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標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污水資源化的技術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尤其是六十年代中期便由日本學者提出的“中水”的開發利用可望在二十一世紀初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城市是產生污水的主要人類社區,在城市興建污水處理廠是防治水污染的非常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目前現有污水處理技術的基建費用和運行費用較高,直接制約了污水處理廠的廣泛興建。如我國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但由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費和運行費都偏高,在《中國21世紀議程》中確立的治污目標,只能提出由城市政府投資形成的污水處理設施的污水處理率在2000年達到25%,到2025年處理率達到50%一60%,這一目標雖然較按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所能提供的財力,但這樣的目標則顯然不能根本地解決水污染問題。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的唯一途徑便是科技進步。只有依靠科技進步才能簡化與縮小污水處理建筑物的體積、減少占地、降低污水處理的能源消耗、降低基建與運行管理費用,使污水處理廠的廣泛建造成為可能。
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大氣降水(含雨、雪水)徑流和其他棄水的收集、輸送、凈化、利用和排放。含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通稱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一般通過城市排水管網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后,再加以利用或排入水體。城市排水設施,是保證城市地面水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并使城市水資源保護得以良性循環的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由于城市排水設施的功能和特性,使其工程規模大,投資額大,施工難度大,工期長和在運行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在社會經濟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前,城市往往不易做到具有完善的排水設施和良好的水環境。多數是過分利用自然凈化能力,造成水環境的污染。城市排水是一項發展比較緩慢的基礎設施。
中國城市排水工程建設,有著悠久歷史。唐長安、宋汴梁、元大都,都修建了比較完整的明渠和暗渠相結合的排水系統。據考古發掘,唐長安城朱雀街兩側水溝,上口寬
在舊中國,城市主要靠明溝以及河流排水,建造有排水工程設施的城市很少。到解放前夕,全國城市中排水管道總長度只有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