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排水行業的發展與變遷
時間:2007-03-05 來源: 作者:
1.5 90年代
在
90年代,根據國家關于治理
“三河
”(治理淮河,海河和遼河)
“三湖
”(太湖、巢湖和滇池)和
“環渤海
”的要求,相關地區的省、市政府和工礦企業加快了水污染治理的進度,國家也給予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截止到
1999年底竣工投入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
220個,投資
59.58億元,日處理規模
371.7m3;在建項目
109個,計劃投資
161.83億元,日處理規模
832.0萬
m3。同期太湖、淮河、滇池和巢湖匯總工業企業
11115個,全年廢水排放量
30.4432億
m3。環渤海匯總工業企業
4387個,全年廢水排放量
7.9910億
m3,排放達標率
65.3%。統計結果表明:國家加大對重點流域治理力度的措施已初見成效,有效地改善了
“三河
”和
“三湖
”和環渤海地區的水環境。
上海市規劃再新建
13項相關的綜合治理工程,以徹底治理好蘇州河和黃浦江的水污染,并改善長江口和長江三角洲的生態環境。
據建設部統計:截止
1998年底,全國
668個城市中,全年排放污水量
356m3,污水處理率
29.56%,排水管道長度
12.59萬
km,排水管道密度
5.89km/km2;其中市政排水管道長度
9.00萬
km,污水收集率
59.57%,污水集中處理廠
187座日處理能力
1167萬
m3(其中生化處理廠
143座,日處理能力
822萬
m3),以穩定塘、土地處理和適當處理后經江海深水排放為主的污水處理設施能力
534萬
m3/日,全年污水處理
/處置量
34億
m3,污水集中處理率
16.18%。當年用于市政排水設施建設投資
154.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占
86.75%,更新改造資金占
13.25%),占全國城市建設投資的
11.00%。
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統計:截止
1998年底,全工業企業(縣級以上單位)用于治理廢水的資金,在
“八五
”期間為
156.3億元,
“九五
”期間前三年(
1996~
1998)為
191.9億元;截止
1998年底,共建有治理設施
56690套,正常運行的
52515套,全年運行費約為
102.7億元;工業廢水處理率為
87.4%;處理排放達標率為
50.96%;經處理后回用量約為
189億
m3;廢水排放達標率:
“八五
”期間從
50.1%提高到
55.4%,
1998年為
67.0%。
2 城市排水技術
隨著城市排水工程建設的發展,在城市排水專業的技術方面,也有了不少進步。在舊中國,沒有專門的城市排水設計、科研機構,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城市排水事業的發展,
1954年成立建筑工程部給水排水設計院,隨后又設立了東北(長春)、華北(天津)、西北(蘭州)、西南(成都)、中南(武漢)
5個部屬設計院,另有北京、上海、天津市等市政設計院。到目前為止已有市政設計研究院
439個,職工
2萬人,其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近
3000人,每年承擔工程項目(含水、路、橋、燃氣、熱力和環衛等)投資約
100億元。
1957年在全面學習蘇聯的基礎上頒布了我國第一個排水設計規范,
1973年經修訂改為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1987年再次修訂《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J
14-87)沿用至今(
1997年局部修訂)。
城市排水專業學科設置原在土木系科,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和人才需要,
70年代有的院校從給水排水專業中分設或改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
/系
/學院;目前有近
40所高等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系,都具有雄厚的工藝研究和工程化的優勢。
國家鼓勵設計、科研和院校與設備生產企業組成多種形式的聯合體,使工藝研究和設備開發密切配合,以整體優勢爭取較大的市場份額。當前以技術為先導,注重科研成果向產品轉化,形成獨立自主的開發體系,這無疑是裝備產業的技術進步之路。當前水污染控制科技高速發展,國際分工合作已成為主導發展趨勢,城市污水處理裝備產業更應注重技術引進和國際合作。
上述設計科研院所除完成城市排水工程設計和科研項目外,還完成部分化工、石油化工、化纖、農藥、炸藥、肉類聯合加工和機械制造等
30多種工業廢水處理廠的設計。設計中,廣泛采用新的技術和科研成果,如曝氣沉砂、斜板沉淀,完全混合曝氣(表面加速曝氣),射流、微孔、旋流曝氣器,深層、富氧、純氧曝氣,生物接觸氧化、生物轉盤、氧化溝、厭氧生物處理,厭氧
—兼氧
—好氧生化處理,活性炭吸附、污泥處置(消化、脫水、利用)、沼氣發電,城市污水的除磷,脫氮、沙濾、脫鹽、滅菌等;以及發展高效率、低消耗、能量回收和凈化污水再用的污水處理技術等。
地施工方面,為減少施工對地面交通的影響,采用了頂管、盾構和激光導向管道施工技術,井點降水技術,以及泵站沉井施工法等。制管工藝,也已從過去采用的振動法和離心法,而普遍采用擠壓輥壓法。管材也普遍應用自應力和預應力鋼盤混凝土管、非金屬塑料管材和復合管材等。
在養護維修方面和運行管理方面已逐步向機械化、自動化過渡。研制并采用了自動遙測、排水管道電視攝像檢查儀。鉆桿通溝機、高壓射水車、蟹斗撈泥車、真空吸泥車等,已普遍應用。以
“抓、沖、吸
”的新方法清通排水管道,正逐步代替
“竹片、大勺、絞車
”的老方式。污水泵站格柵耙渣機、沉淀池機械刮吸泥,以及污水處理廠的檢測儀表、控制儀表、工業電視和電子計算機等,也普遍使用。
在城市排水事業的各個部門中,已形成了一支有較高技術水平的職工隊伍,在教育、科研、設計和施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城市排水專業中涌現出一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在教學、科研、設計和管理等方面,為中國的排水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