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熱點專題 >> 其它專題 >> 城市排水體制探討 >> 

中國城市排水行業的發展與變遷

時間:2007-03-05 來源: 作者:


1
城市排水建設
1.1 50
年代
  50年代是我國排水工程建設初創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在三年經濟恢復時期,人民政府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結合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城市居民清理積存的垃圾、廢物,治水修塘,既解決了部分地區的排水難問題,又改善了城市居住環境,深受廣大居民擁護。例如,北京市城內共有大小明溝15條,除了治理了龍須溝外,還疏浚西北護城河,蓁的明溝也多改為暗管。廣州市整治老城區的護城河——玉帶濠,新建、改建了43km 的排水管道。天津市于1950年整修了南門外的大干溝,填平了臟臭的赤龍河;1952年又修建了南開五馬路的大型馬蹄開管道,填平了常年散發臭氣的四方坑。在恢復時期的三年里,全國城市的排水管道增加了1037km
  城市的排水問題不可能單純依靠天然溝河來解決。黨中央號召向蘇聯學習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因此從一五計劃時期開始,國家組織在重點城市和新興工業城市中,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進行現代化排水工程的建設。這些建設是按城市規劃方案進行的,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為當時及其后一段時期的城市發展,打下了基礎。50年代的一些城市的排水工程建設以排除暴雨漬水危害為主,如天津、哈爾濱、武漢、齊齊哈爾和南京等不少城市。而有些工業發展較快的城市和工業企業,由于未經妥善處理的有機污水量日益增加而熱電廠入水體,超過了水體自凈能力,已開始出現了對受納水體的污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時段、范圍和超標項目數量、超標率)污染了飲用水源。因此,這些城市大多抓緊了水體整治和排水工程的建設。如上海市,為解決老城區勞動人民聚居區的生活環境,于19571960年發動群眾先后在滬西的法華浜、滬東的周塘浜等處填浜管后,建成新街區和綠化帶,受益人口達200萬人。天津市于19581960年進行海河清濁分流工程,新建排水管道185km,排水提升泵站23座,整治排污河道126km、排水支渠146km,橋涵和揚水站閘179座;海河水質得以明顯好轉。
1.2 60
年代
  在60年代,由于自然災害、文化革命和牌嚴峻的國際形勢,全國按照備戰備荒方針,加快三線建設就成為投資重點,東部地區城市只能不斷挖潛維持,新建工程很少。由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遠遠落后于城市污水量的增長,使越來越多的城市污水無法按要求得以凈化。從1958年開始,在北方地區一些缺水城市通過試驗,引用城市污水灌溉農田或養魚等。曾提出城市污水要變有害為無害,充分利用;經過適當處理的生活污水用于灌溉農田,能節約農業用水。北京、天津等15個城市先后將每日165m3城市污水灌溉農田。對工業廢水則采取就地回收、因地制宜、適當處理、充分利用的原則來解決。
  為解決老城區合流制排水系統對受納水體的污染問題,一些城市沿受納水體建造截流管,晴日將污水引至下游郊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或暫時直接排入水體;雨期超過截流倍數的雨水和污水仍不近排入水體,以減輕對受納水體的污染。上海、杭州、蘇州、桂林等到城市結合截流工程在城市下游興建或積極籌建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水體和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市污水最終排放出路一般多是水體。但是水體受納污水是有條件的,若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過多,超過了水體自凈能力時,水體就不再能保持原有的形態和功能,將會降低水體的水質等級,甚至逐漸形成低劣的水環境,污染水源、土壤、農作物、水生物,影響工業產品質量和危害人體健康。為此,城市污水在排入水體之前,一般都需要采用人工強化手段凈化——污水處理。
  從一五計劃時期以來,結合新興城市和工業項目建設,而配套建設了一些城市污水處理廠,如北京、上海、蘭州、太原、鞍山、吉林、洛陽、西安等;但絕大多數為機械(一級)處理,凈化效果差。數年后,隨著污水量的增長、污水濃度的增加,以及環境需求日益嚴格,更顯得難以適應要求。由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和進度遠遠落后于城市污水量的增長,使越來越多的城市污水無法按要求得以凈化。
  為此,一些省、市通過試驗,引用城市污水灌溉農田或養魚等。對工業廢水則采取就地回收、因地制宜、適當處理、充分利用的處理辦法。
  利用城市污水灌溉農田,既可滿足農作物的用水,又可提高地溫(水田為水溫),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氮、鉀肥,并通過作物吸收、分解、土壤滲透和土壤微生物降解,可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但是,隨著化工、農藥、印染等行業生產的發展,城市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逐漸增多,未經適當凈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用于農灌,又造成了污染危害。有些城市,由于盲目擴大污灌面積,而污灌區又大多沒有檢測污水水質及凈化污水的手段,污染危害日益嚴重。
  隨著國際上工業化國家日益普遍出現的公害事件,我國政府要求力爭做到不走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的老路。配合從國外引進大化肥、化纖等建設項目和國內練油——石化項目等建設項目,建設了工業廢水處理裝置,如遼陽、北京等。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中國城市排水行業的發展與變遷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