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垃圾滲瀝液處理方式與技術分析

時間:2007-01-26 來源: 作者:


  為有效去除有機物和懸浮固體,廣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場采用厭氧生物接觸氧化混凝沉淀氧化塘工藝處理滲瀝液。當進水BOD5=5000mg/lCOD=8000mg/l,SS=700mg/l,PH=7.4時,出水滿足原工業廢水排放標準GB74-73, 即BOD5≤60mg/l,COD≤100mg/lSS≤500mg/l,PH=69,取得了成效。
  哈爾濱建筑大學采用A(缺氧活性污泥法)→B(淹沒式生物膜法:A缺氧段/O好氧段)復合系統處理垃圾滲瀝液[5]。結果表明,對于COD=1693.9 mg/lNH3-N=170.0 mg/lTN=190.0 mg/l的填埋場滲瀝液,經該復合系統處理后,出水COD、NH3-NTN分別降至97.9mg/l、8.3mg/l49.5mg/l,相應的去除率分別為94.2%、95.1%73.9%,達到了良好的去除有機物和脫氮的效果。
日本A.IMAI等專家應用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工藝處理"老齡"填埋場滲瀝液[6],充分利用其生物降解和吸附功能。當HRT24h提高到96h時,溶解性有機碳(DOC)的去除率為42%58%。去除機理主要由兩方面組成,一是生物對滲瀝液低分子量物質的降解,因為大分子量物質難于降解;二是活性炭優先吸附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該工藝去除DOC的同時,還可去除部分腐殖質。當HRT24h時,腐殖質的去除率達70%。
  以H.TIMUR為主的專家組研究采用厭氧SBRASBR)工藝處理垃圾滲瀝液[7]。研究表明,ASBR處理滲瀝液是可行的。當COD容積負荷和污泥負荷分別為0.49.4gCOD/l.d0.171.85gCOD/gVSS.d時,COD去除率為6485%;去除的COD中約83%轉化為甲烷,其余轉化為微生物,甲烷轉換率按COD投配濃度計為0.2 L CH4/g COD,按去除量計為0.29 L CH4/g COD;污泥產率系數為0.1 g VSS/g COD去除,污泥自身氧化率為0.01/d
  國外一些專家致力于膜工藝技術處理滲瀝液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美國MASSOUD PIRBAZARI等專家采用混合膜過濾技術處理垃圾滲瀝液[8]TOC去除率達到95%以上。1998年瑞典U.WELANDER等專家采用懸浮載體生物膜工藝(SCBP)[9, 取得了理想的實驗室規模的滲瀝液生物脫氮效果。實驗裝置是容積為5M3的塑料池,內裝填料(Natrix 6/6C,其容積占池容積的60%, 滲瀝液溫度范圍為1026℃時,硝化效果良好,硝化容積負荷率為24gN/m3.h,反硝化容積負荷率為55gN/m3.h。當工藝運行穩定后,無機氮幾乎全部去除,總氮去除率達到90%。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國內外垃圾滲瀝液處理方式與技術分析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