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垃圾滲瀝液處理方式與技術分析

時間:2007-01-26 來源: 作者:


1.2
預處理--合并處理
  垃圾滲瀝液輸送至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合并處理前,有時需要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的目的是保證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處于良好的生長繁殖環境,即生物可降解的有機基質、適量的營養物質和銅、鎳、鋅等微量元素。滲瀝液中主要營養物質氨氮及重金屬離子的實際含量往往高于微生物所需要的濃度,預處理則是去除過量的此類物質以及色度、SS等污染物質,或改善其可生化性、降低負荷,為合并處理的正常運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滲瀝液中高濃度的氨氮是影響滲瀝液生物處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過高的氨氮濃度使滲瀝液中的營養比例(C:N:P)失調,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及合并處理的有效運行。氨氮的去除可采用吹脫等物理化學方法,同時可結合合并生物處理系統的設計,考慮采用具有脫氮功能的A2/O(或A/O)處理系統將其有效地去除。
  滲瀝液中重金屬離子去除的預處理工藝多采用物理化學法。法國A.AMOKRANE等人對于穩定的填埋場的滲瀝液開展了采用混凝絮凝方法作為預處理工藝的研究[2]。該項研究報道指出,穩定的填埋場之滲瀝液經生化和物化處理后,COD及含鹽量仍超過排放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反滲透可有效去除COD及含鹽量,但其處理能力往往由于反滲透膜易受到污染的原因而受到影響。為了減少這種影響,研究證明,混凝絮凝方法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盡管濁度去除率達到了97%,上清液中仍呈現明顯的污染(污染指數大于15/min)。在混凝階段使用H2O2作為氧化劑,并用石灰控制PH值,上清液中的離子濃度和污染指數分別減至2mg/l5/min以下。由此說明,混凝絮凝方法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是可行的。
  預處理-合并處理無論是在經濟、運轉方式的靈活性或在對出水水質的保證方面,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處理方式。
1.3
循環噴灑處理
  將滲瀝液收集并通過回灌,使之回到填埋場,稱之為循環噴灑處理。滲瀝液的循環噴灑處理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減量。滲瀝液的回噴可通過蒸發或被植被吸收,減少滲瀝液的場外處理量,降低滲瀝液處理的投資。二是加速穩定化進程。通過回噴可提高垃圾層的含水率,增加垃圾的濕度,增強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產甲烷的速率及有機物的分解,縮短填埋垃圾的穩定化進程。為強化上述功效,必須注意噴灑的量及噴灑的方式。一般在填埋場處于產酸階段時,回噴的量較少,在產氣階段則可以逐漸增加回噴量。對于回灌方式則可將新、老填埋區產生的滲瀝液交互回灌,以此加速有機物的溶出和有機污染物的分解,同時加速垃圾層的穩定化進程。
  循環噴灑處理的不足是不能完全消除滲瀝液,對該滲瀝液仍需要進行處理方能排放。同時在應用過程中還要注意諸如環境衛生問題、安全及設計技術問題等。
  近10年來,該項方法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應用。目前美國已有200多座垃圾填埋場采用了此項技術。該項技術在我國的應用較少。據資料介紹,唐山市垃圾衛生填埋場滲瀝液處理采用了循環噴灑處理方法[3]。滲瀝液經收集并經沉淀調節池處理后,噴灌回流至填埋場;沉淀調節池中的沉淀污泥與滲瀝液一并回流至填埋場,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國內外垃圾滲瀝液處理方式與技術分析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