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分類是這樣實現的:當垃圾在滾筒組上面被向后撥送時,一類粒度的垃圾成分從1級滾筒組的滾筒之間進入下面的1號集料器;二類粒度的垃圾和少許一類粒度的垃圾進入2號集料器;其余的垃圾進入L形柵格板,三類粒度的垃圾從柵格和塑料紙張分揀機的分揀齒耙之間的間隙進入3號集料器,同時塑料、紙張、纏繞物等成分被塑料紙張分揀機提取出來,為4號垃圾;剩下的大塊垃圾翻越塑料紙張分揀機滾筒、靠慣性沖破分離掛簾的阻擋進入大件垃圾收集槽,為5號垃圾。
第一類粒度最小,成分包括灰渣、有機物、細小塑料和全部的干電池和碎小玻璃、陶瓷等。該部分垃圾經1號集料器進入1號垃圾提升勻料機,由1號垃圾提升勻料機送入精選機,分選出塑料、電池、玻璃、陶瓷等成分后由1號皮帶輸送機送進發酵倉發酵制肥。
第二類成分包括塑料瓶盒、竹木、玻璃、陶瓷、磚頭、石塊等,經2號集料器被2號垃圾提升勻料機送入2號皮帶輸送機,再經手選、磁選后送到焚燒爐。
第三類垃圾的成分與第二類基本相同,只是幾何尺寸較大——需要破碎才能進入焚燒爐。本類垃圾由3號集料器直接進入3號皮帶輸送機,經手選后進入破碎機進行破碎,然后由3號垃圾提升勻料機提升到合適的高度經滑槽直接輸送到2號皮帶輸送機,和第二類垃圾一起經磁選后送到焚燒爐。
第四類垃圾是塑料紙張分揀機分選出來的紙張、塑料袋、纏繞物等成分。
第五類垃圾尺寸最大,先由人工對其中不適合焚燒和不能進入破碎機的成分進行分選、拆解后送到破碎機破碎,然后同樣經3號垃圾提升勻料機進入2號皮帶輸送機、經磁選后進入焚燒爐焚燒。
本系統以最簡單、最高效、最廉價的方式將垃圾分為5類,為后續處理創造了條件——提高后續處理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后續處理的效果和效率,降低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比如,分選電池、玻璃時需要處理的垃圾量大大減少,需要破碎的垃圾量大大減少——相應設備的造價和能耗也大大降低;手選也變得容易了。
破袋分選勻料設備采用實時全自動控制,具有較完善的故障檢測、故障報警、故障保護和一定的故障自動排除功能,大多數運行故障可以在線及時自動處理,運行中只需配備一~二名工人。
垃圾前處理集成系統所需安裝、操作面積不到原系統所需面積的一半,且省去了整個行車車間;設備安裝高差小,皮帶輸送機臺數少、長度短;電機功率只略相當于被整合設備的三分之一。以日處理能力200噸的垃圾廠為例,可節省投資80萬元以上(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