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CAS)相比,有更可靠的出水水質和簡便的操作方式[1,2],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水處理技術和中水回用技術之一。但是,膜面的膜孔堵塞和凝膠層及濾餅層等形式的膜污染[3]易造成膜通量的下降,它就象在原有的膜面上
再敷上了一層膜[4],一些學者稱之為動態膜(Dynamic
Membrane)或次生膜(Second Membrane)[5,6],把利用這種膜做成的生物反應器稱之為動態膜生物反應器[6]。盡管膜污染會導致膜通量的下降,但它有助于對小粒子的截留,提高過濾分離性能,而且與相同孔徑的非動態膜相比,它的滲透性也更好。國內已有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研究動態膜生物反應器應用于生活廢水的試驗研究[6-9]。他們在研究上均采用了孔徑在100
微米左右的微網材料制成平板式的膜組件。管式膜組件在反應器單位容積過濾面積和操作等方面比平板膜更有優勢,本文在實驗室小試基礎上初步考察了管式動態膜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
1 實驗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用水
實驗用垃圾滲濾液取自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場調節池, 水質為:
COD=4058~9151mg/L, BOD5=2800~5700 mg/L, BOD5 /COD=0.63~0.71,NH3-=598~1104mg/L,pH=7.78~8.00。由于該滲濾液含有較高的氨氮和較高的有機物,在進入膜生物反應器之前進行了稀釋和水解處理。實際的膜生物反應器的進水水質為:COD=625.8~1420mg/L, NH3-N=598~1104mg/L, pH=8.14~8.35。
1.2 膜組件
實驗采用的膜材料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細絲材料制成的編織管,管外徑
1.3 實驗裝置與流程
實驗裝置如圖2 所示。
整個實驗系統有兩部分組成,水解池和動態膜生物反應器(DMBR),反應器由有機玻璃制成,DMBR是實驗的主反應區。其中水解池為長方柱形,有效容積
COD=625.8~1420mg/L, NH3-N=598~1104mg/L, pH=8.14~8.48。系統在運行的50 天時間內沒有排泥。膜出270 水利用膜池的液面和膜組件集水管出口間的壓力水頭△H(圖2 所示)自流出水。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