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式厭氧污泥復合床-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垃圾滲濾液

時間:2007-01-22 來源: 作者:

  垃圾在堆放填埋過程中,由于厭氧發酵、有機物分解、雨水沖淋及地下水浸泡會產生多種代謝產物和水分,形成滲濾液。研究表明[1],垃圾滲濾液中含有種類繁多的有機污染物,其中相當數量屬于難降解的有毒污染物。由于滲濾液的特殊水質特征,采用常規的生物處理工藝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在此,對厭氧污泥復合床(UASCB-序批式膜生物反應器(SMBR)串聯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進行了試驗研究,探索了在不同的工藝操作條件下垃圾滲濾液的生物降解效率,為垃圾滲濾液的降解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材料與方法

  1.1 垃圾滲濾液水質特征

  垃圾滲濾液水樣取自昆明市西郊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蓄水池,水質特征:COD平均濃度為9100 mg/L;NH3-N平均濃度為870 mg/LpH7.8;感觀性狀為深褐色、有惡臭。

  1.2 試驗系統

  由集水槽、進水泵、流量計、蓄水槽、潛水泵、UASCB反應器、膜生物反應器、離心泵及時控開關組成,試驗總示意圖如圖1所示。

  1.集水槽;2.進水泵;3.流量計;4.UASCB反應器;5.蓄水槽;6.潛水泵;7.膜生物反應器; 8.離心泵

  1.2.1 UASCB反應器

  UASCB用有機玻璃柱制作,有效體積8 L,該UASCB的下部區域為污泥床,上部區域為填料床,可以有效阻止污泥的流失。填料直徑10 mm,高10 mm,壁厚0.60.9 mm,用聚丙稀復合材料注塑。厭氧反應器在(36±1)℃下運行。

  1.2.2 膜生物反應器

  膜組件主要技術指標為:中空纖維膜外徑450μm;內徑350μm;膜厚50μm;膜面積4 m2;平均孔徑0.1μm;產水量0.60.8 t/(d·m2);操作壓力≤0.3 ×105 Pa;反應器容積為40 L。試驗過程中檢測項目為COD、NH4+-N、NO3--N 、NO2--N pH、水溫、污泥濃度。檢測方法均為標準方法。

上一頁 頁碼:[1 2 3 4 >>] 下一頁 共4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上流式厭氧污泥復合床-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垃圾滲濾液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