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建立有效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機制和經濟機制極為重要。水是一種商品,特定水質水量及其載體功能的生產、供給和保證屬于工業生產行為,需要巨額投入,應按市場需求和資源成本對其按質論價,實現水的市場化,以充分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按水的開發和利用屬性,水的消費者應交付的價格應包括水資源費、水的保護費用、開發費用、生產費用和排水的凈化費用。只有遵循經濟科學規律,建立并實施合理的價格機制,利用價格作用,才能解決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才能限制水的浪費,才能建立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保證水工業工程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擴大再生產。
水價政策應該充分體現水作為特殊資源的特性和價值,有利于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水資源,促進節約用水,有利于水的開發利用和再生保護系統的良好運轉。但長期以來我國的現行水價政策未能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未能通過價格杠桿來達到節水、保護水資源和調節供需矛盾的目的。水價不能反映水資源、水環境資源的真正價值,不能反映供求關系和生產成本的變化,水價低于實際成本,比價不合理。從而助長了水的浪費、不合理使用與低效益使用。應該說,調整水價政策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在污水處理方面,我國現行的污水收費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工業點源,輕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大多數城市對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的收集和集中處理都是不收費的或費率很低;二是收費項目不規范,渠道不一;三是收費標準明顯偏低,征收的超標排污費約相當于企業污水處理費用的1/4,達不到刺激企業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治理污染源的目的;征收的污水處理費很難滿足工程設施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
由于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資金和運轉費用難以籌集。有些城市雖然興建了污水處理廠,但由于長期未能解決污水收費問題,非常艱難地靠政府補貼維持其運行,處于半維持半癱瘓狀態。隨著污水處理率和處理標準的逐步提高,僅靠政府是極難維持的。因此有必要改變過去那種一切都由政府包攬的狀況,對污水處理按完全成本收費,明確污水治理的責權利關系。制訂污水收費政策及其標準的原則是既要考慮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又要考慮收回全部投資,以利擴建和再建,并有利于總體治理費用的最低化和合理流向。作為水的供給和保護統一體性的體現,污水費應與自來水費統一收取。
在當前的實際情況下,對于超標排放的工業廢水,有必要采取嚴厲的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進行有效的控制。對于排入城市下水道的生活污水和達到預處理要求的工業廢水要根據水質水量采用累進復合收費標準進行收費,收費對象包括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經營者和居民。總體收費水平有必要達到覆蓋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費用和部分建設費用的水平,并逐步達到包括全部工程建設和折舊費用的水平。
3 疏通資金渠道,解決工程設施和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問題
不完善和不合理的管理體制、配套政策和投資傾向制約了水工業的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在社會經濟發展和規劃中,長期以來水工業工程設施被不加分析地一律作為非生產性建設項目對待,資金渠道不通,排隊在后,削減在前。尤其是排水及污水處理設施,總是提不到議事日程,從而導致嚴重的比例失調和長期處于短缺狀態。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配套明顯滯后,欠帳較多。由于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導致了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和水資源緊缺不斷加劇,并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根據統計,我國設市城市668個,到1997年底,全國城市污水排放總量為351.4億m3/年,僅123個城市建成307座不同處理等級的污水處理廠,其中大部分設備簡陋,總處理能力僅1292萬m3/d,按處理能力計算的污水處理率僅13.4%;其中二級生物處理廠占205座(97個城市),處理能力810萬m3/d,按處理能力計算的二級處理率僅8.4%。
目前進入城市市政管網服務區域的年污水排放量為211.6億m3(其中生活污水約40%~50%、工商業污水約60%~50%),共有108個城市建有160座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處理能力1043.6萬m3/d,按處理能力計算的污水處理率為18%;其中二級生物處理廠119座(74個城市),處理能力688.6萬m3/d,相應的污水二級處理率為11.9%。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