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管網建設和管理

時間:2007-03-05 來源: 作者:郝齊波


    二、供水管網現代化管理要點
    1.
建立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
   
供水管網GIS是建立在計算機上以實時動態的供水管網現勢圖為基準的,能夠處理以供水管網為核心內容的空間信息和各種相關信息的一個綜合信息系統。通過建立GIS系統,將供水系統管網的圖紙及全部信息資料包括:管徑、管材、鋪設年限、位置、埋深、內外防腐、接口型式、相關配件、地質狀況、維修更新記錄等全部儲存在計算機中,為管網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各種運行狀態下的優化調度、事故檢修以及圖籍資料的檔案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提高供水管網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
    2.
做好管網實時監測系統的運行管理
   
按照每10Km2設置12個實時監測站的要求,配置自動檢測管網壓力、濁度、余氯的儀器,實時檢測記錄管網水壓、水質(濁度、余氯)狀況并將信息即時傳輸到水公司中心調度室,對供水管網系統進行實時運行監測分析。要定期對實時監測站的儀器進行檢測保養,維護實測數據的準確性。要長期對實時監測站的資料進行保存歸檔,為供水調度系統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3.
進行高峰供水時管網測壓、測流、測粗糙系數的工作
   
該測定是了解管網實際運行情況和內在性能的重要手段,是加強管網優化調度使其經濟合理運行的基礎工作。
   
1)高峰供水時服務壓力的測定
在每10Km2設置的實時監測站連續測壓的基礎上,增加流動測壓點,以每Km2至少一個點的要求測壓,繪制城市供水壓力等壓線圖。
   
2)高峰供水時管道流量的測定
根據城市規模在DN500DN700以上管道設測流點,在每年夏季高峰供水時對城市供水管網中的主要管段進行流量測定。
   
3)測管道粗糙系數
在測流點附近(如100米左右)同時設一測壓點,在測流同時用U型管測二點壓力差,計算得出粗糙系數。
    4.
防止管網二次污染
   
1)加快陳舊管網的更新改造工作,采用新型管材代替原有管材;
   
2)合理制定管網沖洗計劃,對管內死水區和管線終端等部位進行定期放水沖洗;
   
3)新管線投產和舊管線維修或換管后需進行沖洗和消毒;
   
4)定期進行清管、刮管、除垢和襯涂工作;
   
5)加強管網巡檢及維護工作;
   
6)加強對二次供水設施的檢查清洗管理,將敞開式水箱改為密閉水箱,保持余氯。
    5.
加強管網漏損控制
   
加強管網漏損控制是供水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最近建設部發布了《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必須嚴格執行。我省縣級以上水司目前的漏損率與建設部提出的12%的基本評定標準尚有不少差距,要化大力氣加強管網漏損控制工作。
   
1)加強計量管理
    --
出廠水計量應符合《城鎮供水水量計量儀表的配備和管理通則》(CJ/T3019)的規定。
    --
除消防和沖洗管網用水外,水廠的供水、生產運營用水、公共服務用水、居民家庭用水、綠化用水、深井回灌用水等都必須安裝水量計量儀表。
    --
有關出廠供水計量校核依據、用戶用水計量水表換表統計、未計量有效用水量的計算依據,必須存檔備查。
   
2)加強管網管理
    --
要及時詳細掌握管網現狀資料,應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網技術檔案(包括管道的直徑、材質、位置、接口型式及敷設年份;閥門、消火栓、泄水閥等主要配件的位置和特征;用戶接水管的位置及直徑,用戶的主要特征;檢漏記錄,高峰時流量,阻力系數和管網改造結果等有關資料)。
    --
有條件的應逐步建立計算機管網信息系統。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 下一頁 共5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城市供水管網建設和管理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