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生產廢水的處理與回用

時間:2007-06-05 來源: 作者:

  某總裝機容量為700MW的電廠為節約用水,保護環境,增加經濟效益,決定將全廠的車間設備清洗及地面沖洗、鍋爐沖灰、廠區辦公與車間的生活用水經處理后回用于沖廁、綠化和電廠的冷卻系統等。廢水的主要污染因子為懸浮物、有機污染物。排放量為600m3/d,平均處理廢水水量Q25m3/h。針對廢水的水質情況和出水要求,決定采用水解酸化+曝氣生物濾池(BAF)作為此項工程的核心處理工藝[1],本文介紹了各處理構筑物、運行參數、工藝調試、運行結果及主要運行費用。運行結果表明,經該法處理后,其出水水質可達《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189)的排放標準。

  1 原水及出水水質

  設計水量為600m3/d,平均處理廢水水量為25m3/h。水質及處理后的出水水質要求見表1。

  2 工藝流程與工程設計

  2.1 工藝流程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廠區各處的廢水經下水道進入調節水池,調節水池對來自不同區域的廢水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調節池前設置格柵,將廢水中大顆粒的雜物從廢水中分離出來。廢水再經提升泵進入水解酸化池,通過水解酸化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減輕后續曝氣生物濾池的沖擊負荷,進而提高曝氣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經過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的出水自流入回用水池;反沖洗水經溢流排水槽排至調節池。

  2.2 單元設計

  2.2.1 調節池

  預曝氣調節池1 座,調節池有效容積為8m×5m×5m =200m3,水力停留時間HRT=8h為防止原水厭氧腐化池內設有穿孔曝氣管,間歇曝氣。這一方面可以降解部分有機物;另一方面起到使水質均勻的作用。

  2.2.2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時間HRT3.8h。設計流量Q25 m3/h。有效容積為HRT×Q95 m3。池內上升流速為1.2m/h,池的有效高度為H3.8×1.23.56m?紤]布水區高度和池內超高,池的實際水深為4.0 m。水解酸化池的有效尺寸為7m×4m×4m。水解酸化池內設置彈性生物組合填料,填料高度3.0 m。底部采用穿孔管均勻布水的方式進水,孔口流速6.0 m/s。

  2.2.3 曝氣生物濾池(BAF )

  曝氣生物濾池由配水區、布水系統、承托層、曝氣系統、濾料區、出水區、反沖洗系統組成,采用上向流進水的方式。濾池的總有效容積為42.6 m3,水力停留時間為1.7 h。濾池內設置陶瓷燒結濾料[2],粒徑為35mm,填料高度為4.0 m,池內采用曝氣器進行曝氣,氣水體積比為81。濾速為l0m/hBOD5容積負荷1.5 kg/(m3·d),濾池中溶解氧質量濃度5 mg/L

  濾池的反沖洗采用氣水聯合反沖洗的方式,沖洗水取自回用水池,設置專用反沖洗水泵。反沖洗方法為:先用空氣沖洗2 min,強度q=1.0 m3/(m2·min);然后氣水同時反沖洗2 min,強度q=0.4 m3/(m2·min),q=300L/(m2·min);再水洗4 min,強度q=600L/(m2·min)。

  2.2.4 回用水池

  回用水池有效容積150m3(2.5m×10m×6m)。濾池出水與消毒劑混合后進入回用水池,消毒劑次氯酸鈉投加量為36g/m3。

  3 調試及運行

  水解酸化池微生物的培養歷時27d。在啟動后2周又往水解酸化池加過1次污泥。主要是考慮到接種污泥量大能加快反應器的啟動速度。至27日,水解酸化池的CODCr去除率穩定在30%左右 ,取水解池底部污泥觀察,外觀呈黑色球狀,結構密實,至此認為水解池啟動成功[3]。曝氣生物濾池微生物的培養采取了邊培養邊馴化的辦法,在曝氣生物濾池內引入活性污泥,先悶曝3d,并投加營養物,然后逐步增加系統的進水量,直至達到設計水量為止。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電廠生產廢水的處理與回用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