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曝氣生物濾池運行效果及反沖洗對濾池運行效果的影響
以下以溫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為例,對曝氣生物濾池的運行效果進行分析。該項目規模共5×104m3/d,正在運行的曝氣生物濾池為其一期工程,處理量為2×104m3/d,原水中以合成革為主的工業廢水所占成分很大,進水氨氮濃度較高,考慮曝氣生物濾池具有良好的硝化性能,工藝上采用硅藻精土+曝氣生物濾池復合工藝,濾池部分分為兩級:CN池(脫C,部分硝化)及N(硝化),每級濾池設有12格濾池,2005年12月正式投產運行。處理效果見表1:
表1 進、出水水質指標
mg/L
項 目
CODCr
BOD5
NH3-N
PO43—P
SS |
進水水質
350
160
60
5
200 |
實際出水指標 <30 <5
<5
<0.5
<5 |
由于經預處理后出水已經很清澈,預處理出水懸浮物(SS)低于40mg/l,反沖洗周期目前控制在7-10d。但反沖洗后的初濾水水質較差,反沖洗后不宜立即出水,目前采用反沖洗后悶曝2h以提高初濾水水質的措施,否則對出水水質影響較大。
8
結論及建議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的出水水質比較穩定,處理效果比較好,對低CODCr高NH3-N廢水處理效果更好;生物量大,完成NH3-N的硝化停留時間僅需要2~4h;占地面積小,廠區濾池所在區域無臭味,只要噪音達標,可建設在城市繁華地段或城市近郊區,節省管網投資。
曝氣生物濾池出水水質好,運行穩定,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曝氣生物濾池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從曝氣生物濾池的應用來看,其最佳選擇是應用在微污染源水和污水的深度處理上,即濾池進水為二級處理出水,究其原因主要是預處理難以得到很好的保證。若考慮國內的實際情況,前端接一級強化處理時,漂浮物去除要徹底,進濾池懸浮物濃度應盡可能低,為此初沉池(高效沉淀池)表面負荷取值要適宜,并應盡可能的考慮水量變化對預系統的沖擊,這樣該工藝可揚長避短(對可溶性污染物特別是氨氮等去除效率高,但不耐懸浮物的特點),處理效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更有利于該工藝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