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1,大部分發達國家都走過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長期歷程,格魯斯曼及其追隨者從數據上也都能夠證明庫茲涅茨倒U 環境曲線假設的成立,此外,學術界也成功的以經濟政治學的多個角度從理論上對這一假說予以了證明;2,歷史案例的研究發現:大規模工業化的結束,同時城市化由加速階段進入穩定期是環境曲線迎來拐點的重要前提。
啟示意義: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達到或者接近曲線上轉折點的位置,環境污染治理政策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環保投入曲線
定義:環保投入曲線是反應一個國家對環保投入重視程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通常使用環保支出占GDP 比重這一相對指標。
環保投入曲線特征及與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關系的定性描述:基于經合組織對環保專題的研究成果1,及對日本、美國、德國、波蘭等國家成功治理污染歷程的研究,目前被普遍認可的對一個國家經濟、環境發展的描述是:在現代經濟增長第一階段,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使得污染水平迅速攀升,而由于公眾及政府環保意識淡薄,環保投入曲線反而逐年下滑;第二階段,環保曲線迎來拐點,但由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延續,同時污染控制新增投資設施、監控體系、新型環保技術的發揮作用都是漸進的過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仍將長期延續攀升后才迎來下降的拐點,但由于滯后性和社會對環境要求的持續上升,環保投入曲線由攀升步入緩慢下滑的拐點往往滯后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第三階段,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環保投入曲線雙雙下滑,但環保投入曲線下滑空間較為有限,并且也不是長期直線下滑的過程,而是與社會要求的環保標準息息相關,因立法等因素導致的對環保要求的突然提升也往往促使環保投入曲線出現階段性的躍升(如美國、德國分別在上世紀90 年、93 年大幅提升污染排放標準后,環保投入占GDP 比重都迅速由1.5%左右躍升至2%以上)。
從定量的角度對環保投入曲線的歸納包括:
環保投入占GDP 比(環保投入曲線)的低點往往在1%左右,如OECD 大多數國家、中國01、02 年前后也符合;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對應環保投入占GDP 比普遍在2%-2.5%左右,而環保投入占GDP 比的高點往往在3.0%左右,這一高點往往滯后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高點時間3-5 年,如日本、波蘭等。
環保投入曲線長期緩慢下滑的極限在1.5%-2.0%之間,對環境質量要求最高的西北歐國家這一比重在2%左右,其余普遍高于1.5%。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