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標與削減結合,完成總量削減目標
在“集中式治理”模式之下,污水廠達標似乎成為了環保各界唯一的目標。大家似乎忘記了,總量削減才是我們國家總控的目標,點上的達標只是手段,是實現總量削減的一個手段而已。
現實中,正因為手段與目標不清,產生了很多奇怪的現象。
在南方某城鎮,全鎮污水自然匯集到“城東”,流入一個飲用水源。省環保局要求鎮政府將污水引導到“城西”建一個污水廠,然后排入另外的水系,以此保護城東的飲用水源。作為環保主管部門,這個初衷是好的。
但是,問題也來了。鎮里財政困難,根本無力承擔數千萬元的管網和污水廠建設。于是,鎮里大膽提出,首先在“城東”投資數十萬元建一個泛氧化塘,用人工基質提升處理能力,使污水大幅削減后再進入飲用水源;第二步,在省里撥下管網錢之后,再在城西建污水廠。如此分兩步走,既是鎮里力所能及的,又有效保護了飲用水源。
然而,由于省里環保部門與建設部門扯皮,以鎮里的這個方案不符合污水廠建設規范,不符合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為由,否決了!于是,從提出方案到最后被否決的一年多時間里,鎮里的污水繼續“合法地”流入飲用水源。“這是一個多么悲哀的結局,我們的飲用水源被各部門‘依法’污染著!痹邴満螘熆磥恚@就是手段與目標錯位之下的政策悖論。
因此,他通過記者建議,環保部門和建設部門應該解放思想,理清手段與目標的關系,不能以“手段”為由阻礙了目標的達成。只有目標清晰,主管部門才會鼓勵各級政府量力而行,選擇地方政府負擔得起的“削減系數”最高的技術工藝,完成總量削減的任務。相反,假使各職能部門機械地圍繞“手段”工作,則會使地方政府停工待料,等待上級政府撥款,然而由于我們國家的國力原因,這個等待將會遙遙無期,污水只好繼續“依法”直排!
提高污水處理單元的兼容性,減少污水廠重復建設
誠然,“集中式治理”模式并非不可行,而僅僅是與中國目前的國力所不相符而已。那么,我們在提倡以“分散式治理”思路解決目前中國總體國力之下的污水治理問題的同時,還需要考慮的是未來的發展,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國力強大到一定程度,或者某些地方經濟發展到可以支持建設大規模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時候,該怎么辦?
這就需要“未雨綢繆”的超前規劃。
總體來說,短期的污水分散治理,以及未來污水集中處理的長短期兼容思想,應該被寫進一個區域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長遠規劃里。
具體而言,麥何暉的想法是,在污水廠建設規劃里,對未來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工藝選擇,應選擇與分散式模式可以兼容的工藝,以便暫時用在分散式治理工藝里(如穩定塘)的人工“基質”,可以被用作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填料。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建設的資源浪費。
這種思路之下,生物固著法(接觸氧化法)應該是較優的選擇,而不是活性污泥法。
保護生態 發展循環經濟
最大限度的保持水態原貌
“水是城市活的靈魂,如果我們進行錯誤的城市水系改造,必將導致城市特色流失,功能萎縮,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人對環境的友好。”這是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
按照專業眼光分析,麥何暉認為,集中式的污水處理思路,實際上很大程度改變了一個流域原有的水態,因為城內河網歷史上往往都有納污功能,將污水截走,也就使之失去了補水。很多城市的內河干涸都是緣自于污水被截走。
而“分散治理”的思路卻不同,基本上不改變原有水態,只是實現污水削減凈化后排回內河,甚至在“河中治污”,這樣就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水態原貌,從而保護了原有生態,起碼不至于以保護環境之名破壞生態。
此外,從循環經濟的角度出發,分散式治理思路比起集中式處理思路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集中式之理思路處理完的污水,應該處在整個流域的下游,要實現中水回用,就需要再建回用管網以輸送回城。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建管網收集污水尚且不是我國國力所能承受得起的,更不用說建設回用管網了。
相反,分散式治理要發展水資源循環經濟就容易實現得多,污水經過就地處理,就能實現就地回用。“所需要的,無非是在穩定塘或者人工濕地或者接觸氧化池里,多放點人工基質,讓它們的處理能力再深度提升而已!丙満螘煂Ψ稚⑹街卫砑夹g充滿信心。他希望這種模式能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得以推行,從而實現全國水污染“總量削減”的根本目標。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