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投資指南 >> 

我國實行多年的污水處理思路弄錯了?

時間:2008-08-25 來源:金羊網 作者:湯璇

靈活應用多種生態技術,追求最優性價比

要做到“一廠多點”或實現農村的小規模污水處理單元,就必須應用“單位投資成本”和“單位運行成本”不受規模效應影響的技術。這種技術體系存在嗎?麥何暉給出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有!而且這方面的技術實際上已經十分成熟。其中,涵蓋了接觸氧化法、人工濕地、泛氧化塘(穩定塘)等等。“依據各地污水自然匯集形態,因地制宜選擇小型的接觸氧化法,人工濕地或穩定塘等不同模式,再通過添加高效的‘人工基質’的辦法極大地提高這些成熟工藝的處理效率!丙満螘熣f,這種將水體自凈能力極大提升的生態技術思路,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污水匯集土建成本,依據不同的污水承載水體,添加不同量的“基質”就行了。因此完全突破了“規模效應”的束縛,單位投資成本和營運成本,甚至比號稱擁有規模效應的各種活性污泥法還要低得多。

據了解,即使在美國的早期,采用的污水治理也并不是現在普遍采用的活性污泥法,恰恰就是人工濕地以及泛氧化塘等技術。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水平下,選擇污水治理的技術也應該力量而行。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尚有297個城市因為“沒錢”而沒有建設污水處理廠。一些花錢建了污水處理廠的地方,有的也因為“運行成本太高”而最終淪為擺設。污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實際治理效果怎么樣呢?麥何暉創新性地提出削減系數的概念,即單位投資成本每天削減的有機污染量,通俗來說,1元錢能削減多少COD?因此,他認為評判一項技術是否適合中國國情,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性價比(或削減系數)。之所以提出“削減系數”的概念,旨在提出一種新的技術評判模式,這種評判模式有助于中國發掘性價比最優的污水治理技術。

何為削減系數呢?麥何暉發明了一個公式:

α(削減系數)=C/A+B

其中:C=每天系統削減的COD總量A=系統總投資按照5年折舊計算出的“每天投資總額”

   B=系統每天營運總費用

α(削減系數)=系統單位投資加營運的削減總量

需要說明的是,削減系數,應依據污染源污染濃度,橫向比較應用。通常,“削減系數”越高,表明這種技術體系單位投資效率越高。根據這個公式,麥何暉當場向記者作了兩個案例的分析運算。

A污水處理廠:

集中式處理,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日處理量為1萬噸,COD進水350mgl,出水國家一級A50mgl)。投資費用管網3500萬+污水廠建設1000萬,工程占地15畝(按均價15萬/畝計),營運能耗06元/噸。

計算結果為:α(削減系數)=135mgl

B污水處理廠:

分散式就地處理, “一廠多點,節省管網”阿科蔓處理工藝,日處理量為1萬噸,COD進水350mgl,出水國家一級A50mgl)。投資費用管網350萬+污水廠建設合共800萬,工程占地10畝(直接利用暗涵、地埋式兼容綠化用地等等,按均價15萬/畝計),營運能耗03元/噸。

計算結果為:α(削減系數)=403mgl

結果顯示:在每天同樣削減量條件下,B污水廠可做到一元錢削減403mgl,而A污水廠僅能做到一元錢削減135mgl。B廠的治理效率將近A廠的3倍。實際情況會令這個差距更加大。因為很多地方實際污水量要比規劃少得多,在“規模效應”之下,污水廠建設通常遠遠大于實際污水收集量。這樣一來,實際的投資削減系數就會下降到6070mgl。只有分散式的“一廠多點”的15%左右。

在我國,城市經濟能力尚不強,何況廣大的農村地區。麥何暉認為,對于城市污水處理后的出水要求應根據我國國情,制定相應適當的標準,不必一律向發達國家看齊,要求絕對的達標。據了解,發達國家的城市污水廠出水標準也是隨經濟能力逐步提高的,象污水處理事業發達的美國在70年代主要采用膜法,70%的污水處理廠采用高負荷生物濾池,其原因主要是它的造價低、運行穩定、能耗小。后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出水標準提高,生物濾池不能滿足要求,才逐漸采用活性污泥法等。因此,麥何暉建議,我們國家應在適當的標準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我國國情、削減系數最高的技術工藝。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我國實行多年的污水處理思路弄錯了?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