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業分析 >> 投資指南 >> 

我國實行多年的污水處理思路弄錯了?

時間:2008-08-25 來源:金羊網 作者:湯璇

分散式治理模式

 分散式治理模式,即依據各地污水自然匯集形態,因地制宜選擇小型的接觸氧化法,人工濕地或穩定塘等不同模式,再通過添加高效的人工“基質”的辦法,極大地提高這些成熟工藝的處理效率。它與傳統大規模的“鋼筋混凝土”污水處理工程截然不同之處在于,不需要配套管網建設。

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污水治理思路

污水處理廠“化整為零”

既然管網建設的巨額資金我們投資不起,那么不建管網又如何?將一個污水廠”化整為零”也就是說,采用分散治理的模式。如此一來,可輕松節省80%的投資成本。這就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基本思路。至少,這一思路可以在農村或經濟欠發達的城鎮,取代現有的集中式污水處理思路。

突破中國污水治理資金瓶頸

據了解,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的工藝為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AB法等,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采用的技術與工藝幾乎在同一水平上。這些技術和工藝必須配套大規模的管網來收集污水進行集中式的治理,投資費用十分高昂。

按照普通慣例,管網的建設成本占整個污水處理項目社會總負擔的80%左右,這部分投資過去多為政府所包攬。對于政府而言,管網配套從來都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財政負擔,在我國現階段經濟承受能力之下,就成為了完成污水治理目標的最大障礙。

突破這一障礙的方法,就是在經濟實力不足以投資建設管網的地區,將一個規劃中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分成幾個,分別建設在城市納污水系周邊以及原有城市排污口相對密集的地方。這樣,利用城鎮原有納污管網,就能夠既解決污水處理問題,與此同時,可以大幅度節省新增管網建設投入。

如何理解“一廠多點”?麥何暉告訴記者,可以理解為將一個廠分成幾個分廠或者幾個車間,各自獨立完成污水處理任務。只不過這幾個車間依據城鎮原有排污口所在分布在不同位置。他表示,理解小單元污水處理思路,也就同時解決了中國農村污水處理問題:村村自建污水廠。“集中式處理模式”被廣泛采用,自然有其優勢,“規模效應”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也即是說,單位投資成本因為建設規模的擴大而下降。因此,“一廠多點”需要考慮的技術因素將是如何尋找可以突破“規模效應”的低成本技術。

上一頁 頁碼:[<<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6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更多關于 我國實行多年的污水處理思路弄錯了? 的資料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